標準化的調(diào)查訪問(ppt)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9K

  下載次數(shù):202

  所需積分:4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chǎn)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nèi)容

標準化的調(diào)查訪問(ppt)


何謂標準化訪問



前 言
目的:
為改進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質(zhì)量

調(diào)查:
指設計來對某些母群體獲取量化資料的調(diào)查

本書探討重點:
大多數(shù)靠訪員詢問問題并記錄答案的調(diào)查形式
如何將訪員引起的誤差減到最低
訪問的本質(zhì)
訪問:
帶有目的的會談(Kahn & Cannell,1958)

兩大部分:
 訪問會談的主體主要由問題及回答所組成
 參與會談的角色清楚界定—一提問題(訪員)、一答問題(受訪者)

抽樣調(diào)查的特征:
 個別受訪者會成為研究對象,是因他們是被描述母體的一部份,所提供答案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其所代表的母群體
 調(diào)查結果呈現(xiàn)是對母體定量或數(shù)學性的描述
 測量所得結果、用來分析的資料,都是根據(jù)受訪者回答而來。
 成功調(diào)查的標準:所得資料是否能測量到研究者所欲描述母群體的真實面貌,及得到正確的數(shù)據(jù)。
調(diào)查中誤差的來源
 抽樣方面誤差:
◎當樣本并未包含所有母體所描述的特性時,就會有某類別樣本被遺漏
◎樣本比例未充分反應母體比例
◎部分樣本拒絕參與調(diào)查,拒絕提供答案,或拒答部分敏感性問題

 問卷方面誤差:
◎當題目被誤解
◎當題目不能表達研究者真正想得到的信息
◎受訪者不愿正確回答題目

 訪員方面的誤差:
◎當訪員沒有逐字念出題目
◎當訪員作引導性追問
◎當訪員對受訪者答案加入自己的偏見
◎當訪員記錄不正確

 資料削減的誤差:
◎當過錄員使用不一致的過錄原則,或對所示用的過錄碼判斷錯誤
◎數(shù)據(jù)鍵入錯誤
訪員的角色
 忠實呈現(xiàn)問題
 避免訪問過程中對受訪者的影響力
 遵循標準化的流程
調(diào)查 測量 「標準化」是必須的
 測量---在一個標準之下,找出或估計出任何事物的程度、面向等
(韋氏大字典,Guralk,1976)
 調(diào)查中,標準化測量的程序是訪員提出問題后,訪員記錄受訪者答案的測量程序
 標準化目的就在使每一受訪者都經(jīng)歷相同的答題經(jīng)驗,每項答案被紀錄的方式也相同,答案中所顯現(xiàn)的差異可被正確解釋為受訪者之間的差異,而非因資料搜集過程的差異
 舉例:「您對于您最大孩子所上的學校評價如何?」
 標準化訪問與晚間脫口秀訪問及醫(yī)生對病患醫(yī)療史訪問的比較
﹡都符合訪問的定義,但都不是標準化訪問
﹡脫口秀目的是娛樂,有時主持人基于制造娛樂效果,反而削減
受訪者在意見交流中的用心
﹡醫(yī)生詢問醫(yī)療史目的在對特殊病例作詳細了解,而非概推到其
他病患,因此訪問方式、語句可能會隨病患而不同;醫(yī)生也引
導病人說出真正的感覺
調(diào)查 測量 「標準化」是必須的(續(xù))
標準化訪問的關鍵爭論---當受訪者有問題時,訪員該如何作?
【思考】:如果訪員發(fā)現(xiàn)受訪者對題意不確定或有疑惑,而
   自行改變或修正題目-----可能導致有些受訪者被
問了這個問題,而另外一些則被問了另一個問題,
會導致資料分析時嚴重困擾
【結論】:當研究目標是要取得量化資料時,標準化、非引
導式的訪問是必須的
「標準化訪問」非適用于所有搜集資料的過程

探索性研究:在研究的探索階段,目的是要找出該問的
問題

個案研究:研究者只需將問題涵蓋范圍界定清楚,后續(xù)
則由受訪者自由發(fā)揮。訪問不被視為一種測
量,而是資料搜集過程

何謂訪員相關誤差
前 言
 誤差:調(diào)查所得答案與研究者所要測量的「真實數(shù)據(jù)」
之間的差異。
 訪員相關誤差:所得答案中的變異與訪問的人有所關
聯(lián)
 與訪員無關的誤差來源:
﹡題目的用字遣詞會影響到回答
﹡和所預測量無關的受訪者特質(zhì)會影響回答
﹡訪問所進行的環(huán)境也會影響回答
﹡問題在訪問中出現(xiàn)的時機也會影響回答
﹡受訪者自行填答和訪員在訪問現(xiàn)場會影響回答
訪員效應分析
從心理測定的研究(psychometric approach)觀點
* 信度:重復測量相同特征和狀況產(chǎn)生一致結果的程度。
當訪員之間對不同受訪者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則結果就會不一致
* 效度:一個測量能與研究者所欲測量者相符的程度。
可以用調(diào)查所得答案和另一個測量相同或相似現(xiàn)象
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程度,來作為評定標準
(Cronbach &Meehl,1955)
1. 真實答案+訪員誤差+其它反應的誤差
=記錄下來的答案
2. 信度=1-(√誤差變異 / √觀察到的變異)
3. 效度(y)=「y」和標準「x」之相關
* 訪員所造成誤差會降低一個測量的信度,進而限制了其反應有效相關性的能力
訪員效應分析(續(xù))
從抽樣統(tǒng)計的觀點
* 偏差(bias):所有訪問結果的平均值和母群體真正數(shù)據(jù)的差異程
度。
* 精確度:根據(jù)調(diào)查所得的推估值,如平均數(shù)百分比,和假設從同一
母體重復所做的調(diào)查結果,或沒有抽樣的情形所得結果的
相似程度

-------統(tǒng)計學家稱此推估的精準度為「標準誤」

* 非標準化訪談的重要意義在其對于推估值標準誤的增加
訪員效應分析(續(xù))
層內(nèi)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Kish,1962
rho的概念就是訪員所造成的變異占一個估計值其總變異的比例
因此,可反應某個推估值的變異量跟訪員關系有多少

Rho=訪員變異量/( 抽樣變異量+訪員變異量)

 Rho的顯著值在.01--.02之間,表示有1?--2?的變異量是歸因于訪員,當訪員所訪問的受訪者愈多時,對數(shù)據(jù)的影響愈可觀

 在將訪員視為隨機變量而作出來的變異數(shù)分析中,rho可以利用
「模式的平均變異」、「誤差項的平均變異」及「每個訪員的平均
訪問次數(shù)」計算出來

Rho= (模式的平均變異-誤差項的平均變異)
模式的平均變異+(訪問數(shù)-1)(誤差項的平均變異)
訪員效應分析(續(xù))
DEFT(the square root of the 「design effect」,設計效應的平方根)是在對母體抽樣所造成的標準誤之外的膨脹效應,其導因于訪員對答案造成影響的事實。它決定于Rho的大小及每個訪員的平均訪問次數(shù)

  √設計的效應=√1+(訪員數(shù)-1)(Rho)

 訪員相關誤差顯著性上,還可加上依標準化訪問程序的重要價值:可復制性。極少有研究者設計研究來估計其資料中的訪員效應,然而,提高訪員搜集資料的標準化程度及其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此,也才能提供他人重復研究結果的基礎
偵查訪員的誤差
結 論


 研究機構或研究者很容易忽略訪員相關的誤差。
 相對于其它減少誤差的策略,如增加樣本數(shù),減低訪員相關誤差顯然成本低多了。
標準化訪問技巧
以標準化方式處理問答過程的程序
 逐字念出題目
 受訪者對原始題目的回答不完整或不恰當,繼續(xù)以非引導式的方式追問
 不以訪員判斷記錄答案,答案只能記錄受訪者所陳述的
 訪員對訪問所涵蓋主題不應提出自己私人的意見,以影射個人特別價值觀及好惡;也不應對受訪者回答內(nèi)容表示正反意見
標準化訪問的困難


 不適當?shù)恼{(diào)查工具—如設計不良的問卷
 受訪者不清楚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訪員無法達到標準化的原因


 正確性的目標與標準化的目標不一致
 與受訪者保持融洽關系與標準化的要求沖突
逐字念出題目
 研究發(fā)現(xiàn),訪員變更用自比例在20?--40?之間,且這些研究都是由很嚴謹?shù)难芯繖C構所執(zhí)行的(Bradburn & Sudman,1979;Cannell,F(xiàn)owler & Marquis,1968;Fowler & Mangione,1986;Cannell & Oksenberg,1988)
 訪員變更題目的原因
1.題目念起來很拗口
2.訪員希望營造一種會話式、非正式的互動
--在題目中加入個人的提示
--有經(jīng)驗的訪員較新訪員在讀題時,容易采取非正式的方式
 檢驗題目字句更動是否影響測量質(zhì)量
1.以層內(nèi)關系來測量最易被訪員誤讀的題目,是否產(chǎn)生巨大的訪員效應
【結果:×】
2.看那些特別會用非正式方法讀題的訪員,會不會導致特別偏差的數(shù)據(jù)
【結果:△】相關程度不顯著,且只肯定,被評為有較佳訪問技巧的訪員,
其所得資料較無偏誤
3.檢視有關題目字句的研究(Schuman & Presser,1981)
【結果:▲、?】
例:Q1:是不是應該禁止共產(chǎn)黨員在美國的公開場合演說?
Q2:是不是應該不允許共產(chǎn)黨員在美國的公開場合演說?
【結果:不允許:50?;禁止:20?,說服訪員中時讀題的好例子】
例:省略沒有意見的選項v.s 忠實讀出所有選項
【結果:69?v.s 90?】
例:妊娠終止 v.s 墮胎
【結果:×】
追問不適當?shù)幕卮?---非引導式的追問
運用時機及解決方式
追問方法
關于追問誤差
 追問是訪員技巧中最難學的部分
 追問是問答過程中無法完全被標準化的一部份
 調(diào)查測量中,追問是一項重要的誤差來源(Hyman;Groves & Magilavy,1980)
 開放性問題的訪員追問誤差更明顯
 訪員最常犯的追問誤差:引導性追問、該追問而未追問
 追問時特別容易有訪員差異的三種情況:
1.訪員的期望會影響其追問的行為(Hyman,1954)

2.對于可能有多重答案的題目,訪員差異可能導致答案數(shù)
量上的差別
3.在處理「不知道」或同類問題時,訪員差異會使結果有
差異
 解決追問誤差最有效的方法:改進題目質(zhì)量,使訪員追問機率減少
記錄答案
訪員的任務
立場保持中立
需包含之重要因素:
 訪員不應該主動提供受訪者有關個人對于生活狀況、觀感、或價值的訊息
【原因】
 主動提供訊息可能破壞以搜集數(shù)據(jù)為先的專業(yè)性
 談論個人觀感只會使其差距加大
 有關個人觀感和背景的信息可能會直接影響答案

 在提供給受訪者的回饋中,應避免對受訪者答案提供評估和判斷
【原因】大多數(shù)受訪者在意訪員如何看待其答案

訓練受訪者
方法
 訪問開始時,作一些開場的介紹
【用意】
 跟受訪者說明,這是一種特殊的互動,有其特別的游戲規(guī)則
 讓訪問易于進行
 增加訪員自身遵守標準化的規(guī)范
 訪問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再解釋標準化訪問的特色
【例如】
 受訪者已提及下一問題的答案時
 受訪者覺得題目中有含糊或定義不清楚的名詞時
 在封閉式的題目中,受訪者不想選出答案選項中的一項
 受訪者給的答案不明確,因為可能只是一個估計或預測
 受訪者講得太快,訪員無法逐字記錄下來時
 當受訪者的家人想要幫忙答復意見性的題目
 當受訪者在訪問中詢問訪員意見




建立標準化訪問的脈絡

許牧民

要執(zhí)行標準化訪問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要建立起一種關系,使受訪者有其意愿,訪員有其能力,可以使其個別角色在測量過程中得以發(fā)揮。
Charles Cannell指出:訪員在建立訪問為一種測量經(jīng)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訪員所建立的訪問互動模式,與受訪者發(fā)生問答過程的關系,也對資料結果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根據(jù)發(fā)現(xiàn),這也是訪員的做法最不一致的工作。
建立訪員與受訪者互動的三個重點:
一、解釋訪問的目的及原因
二、建立訪員與受訪者之間關系的良好趨勢
三、傳遞訪問的目標和要使用的規(guī)則
Kelman 的訪員類型說

要思考受訪者對訪員的定位問題,Kelman指出有三種產(chǎn)生影響關系之類型。
順從性(compliance):其特色是在該關系中,影響的管控是按行為來進行獎懲操控。如受訪者要避免訪問中不愉快的互動,獲得訪員的贊賞、愉悅,但結果不一定理想。
角色認同(identification):這類的影響根源于一個人在該關系中對其角色的接受,因此,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如同該角色所預期的一樣。如,調(diào)查中探討所謂好市民,就以社會所認知、期待的好市民角色來響應問題,事實上,對研究結果無益。
內(nèi)化性(internalization):影響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某種行為和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產(chǎn)生連結。如,受訪者是訪問為一種達成個人目標的方式,或是學習更多重要的社會議題,和角色認同有些接近。





受訪者對于訪問的定位


要評估Kelman的三種類型是否對訪問有幫助,則應先知道有關受訪者對訪問的定位,有兩大法則。

法則一:受訪者對調(diào)查信息了解的多寡有很大的差異有很多人士在對調(diào)查資助者極其目的了解有限的情況下參與調(diào)查。
法則二:在受訪者的生活中,訪問工作不是件很重要的事件。因此,常輕忽調(diào)查者所給予的相關資料。

受訪者是否感覺到、想到或知道訪問對數(shù)據(jù)質(zhì)量會造成任何差異?關鍵在于,受訪者對扮演其角色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作正確的報告有較清楚的認識。

訪員與受訪者的關系

在信息程度不均的情況下,大部分受訪者對調(diào)查的背景和目的的了解有差別,而對訪員的反應大概是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接受訪問意愿最重要的關鍵。除此之外,和訪員的關系也會對他在測量過程的表現(xiàn)上有主要的效應。
* 訪員和受訪者理想的角色關系有很多不同,如信任、尊敬、專業(yè)、權威甚至是對立。
* 對很多受訪者而言訪員是他們參與訪問最重要的原因。
* 訪員和受訪者間的互動,基本上應該還是一種專業(yè)型態(tài)。主要的焦點放在訪問工作,而且受訪者對人際吸引的關心應減到最低。
* 歸納起來,較希望的是和善、專業(yè)的關系,訪員在此關系中受到信任與尊敬,卻也是能夠接受而不加批判的專業(yè)性(有心理治療師或諮商人員的影像)。
為受訪者設定標準
※ 證據(jù)顯示,訪員對受訪者傳達他們該如何在訪問中表現(xiàn)的標準,對訪問所得的數(shù)據(jù)有主要的影響。
※ 受訪者表現(xiàn)的標準也是個問題,是嚴肅的測量過程?還是只簡單填個問卷?要精確的答案?還是一般的想法?是一般談話?還是嚴謹?shù)纳鐣茖W研究,講求精準?
※ 若訪員表現(xiàn)出要求「確切的答案」,則調(diào)查質(zhì)量較「一般的想法」為佳。
※ 訪問過程中訪員進行的速度的快慢,會影響受訪者提供「確切的答案」。
Cannell四種改善報告質(zhì)量的策略

 增強:如,答的理想,訪員說正面、鼓勵的話。反之,訪員就不予以積極的響應。經(jīng)過設定的增強程序,比訪員自行的增強行為佳。
 模型示范(modeling):Hensen(1973)認為要向受訪者傳達他們被期望的表現(xiàn)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示范。如,以錄音帶「告訴受訪者,一個希望達成的訪問是什么樣子」。
 標準化指導(standardized unstruction):讓訪員在訪問之前先對受訪者念一份指導說明,這大概是最直接的方法,來確定訪員對所有受訪者設定了同等的高標準,這對教育程度較高者特別有用。
 承諾(commitment):訪員要求受訪者給一個承諾,若不,訪問就結束。事實上不承諾者少,且回答質(zhì)量提高。

結 論

最直接可幫助訪員設定標準的三個方法
一、 標準化的指導說明
二、 要求口頭承諾
三、 堅持訪員要放慢速度訪問




標準化訪問中
題目設計的角色

 一個研究者若要確保標準化的訪問,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給訪員容易問也容易答的題目。
 訪問的明細做的越好,訪問的工作也就會越好。
 最會產(chǎn)生訪員效應的題目,就是那些必須由訪員辨識、判斷才會得到適當答案的題目。

題目內(nèi)容

影響訪員的題目內(nèi)容有兩類
一、題目的敏感性
二、題目是詢問態(tài)度、意見或是事實性的答案
* Kish(1962):態(tài)度或意見性的題目,比事實性的題目較容易受訪員的影響。因事實性的題目(可以被獨立檢驗的過去事件或是現(xiàn)在的狀況)是根源于某種客觀的現(xiàn)實,相對的,有關態(tài)度和意見的題目,除了受訪者之外,沒人可以去驗證或觀察到。
* 意見性的題目較難回答,是因受訪者對該主題較不可能有已發(fā)展成熟的意見,結果就會顯著受到訪員的影響。

題目型式

 題目型式最明顯的差別是在受訪者是否給于一組答案,從中挑選(封閉式或固定響應題目),或是要求用自己的話來回答(開放式題目)。后者較可能產(chǎn)生訪員效應。

提問-答題的過程

八種與測量過程有關聯(lián)的行為
一、 題目是否逐字被念出
二、 訪員是否正確的追問以獲得適當?shù)拇鸢?
三、 訪員是否引導追問的方向
四、 當需要去追問適當?shù)拇鸢笗r訪員是否沒有去做追問
五、 (只針對開放式題目)訪員是否逐字紀錄答案
六、 訪員是否對受訪者的答案給予不當?shù)幕貞?
七、 訪員是否涉及不妥當?shù)慕浑H行為
八、 在問答的過程中是否有談笑
訪員特定行為之發(fā)生與Rho間之影響關系排序

一、 沒有去追問
二、 沒有完整或正確的逐字紀錄開放性問題
三、 正確的追問
四、 引導性的追問
* 另一影響原因是訪員紀錄誤差的可能性

追問的相關因素

 開放性題目比封閉式題目更需要追問
 意見性的題目比事實性的題目更需要追問
 困難度高的題目及意見性的題目易引起引導性的追問

標準化測量的特定威脅

一、 所涉及的要點數(shù)目:較易發(fā)生在開放性題目。例,從您的觀點看,住在這附近您最喜歡的「一些」事情是什么。具多重回答性。
二、 隱藏性篩選題目:例,您去年讀過最好的一本書是什么?至少含兩個題目。
三、 在題目中不清楚的名詞:在題目中含有定義不清的名詞,特別容易產(chǎn)生訪員效應。
四、 不清楚的響應期望:題目的措詞中,無法確定什么是構成適當響應的內(nèi)容。例,「您從什么來源得到最主要的健康信息」。何謂來源?交談、閱讀、電視?若是閱讀,是哪一類書?雜志、書籍、報紙.....。
五、 田野中過錄的答案:也就是題目用開放的型式來詢問,但是訪員被要求用過錄碼來作紀錄。真正的問題在于,受訪者不知道訪員判別的標準是什么?訪員也未被給予標準化的策略來提供受訪者一些答題的線索。目前對此法采較保守的態(tài)度。

設計調(diào)查工具以減低訪員效應

要降低訪員效應,可將受訪者答題所需要知道的放到題目里,也就是在擬寫題目時,提供訪員完整的腳本。
四個指導方針:
一、 一個好的題目設計,對關鍵名詞要確示其定義
二、 對于隱藏性篩選題目,要特別留意,使之更明確,將會有更標準更好的測量。
三、 研究者擬寫題目時將對答案的期望更明確表示出來,以減低訪員相關的誤差。
四、 在回答開放性問題時,訪員和受訪者在所涉及的重點數(shù)目上的變異性應該要控制,也就是明示答案需要幾個重點。

指認題目問題的策略

一、 焦點討論團體(focused discussion groups):最古老、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藉由小組討論的過程在調(diào)查涵蓋的范圍內(nèi),討論每個人的經(jīng)驗或意見。
二、 認知研究技術(cognitive research techniques):受訪者在調(diào)查的前測版本中,被要求將其思考過程大聲的講出來。研究者從人們對其題目的理解及思考方式中,可以確認一些題意不清或在回答上會遭遇困難之處。另一方式是進行兩次,比較兩次之差異。
三、 使用前測訪問(use of pretest interviews):給訪員更多的訓練,目標是培養(yǎng)他們對題目的敏感度,包括不容易逐字念出的題目,以及通常需要追問、澄清題意,以取得適當答案的題目。
四、 錄音紀錄并過錄(tape recording and coding):將至少25次(以取得測量的穩(wěn)定性)的前測錄音,尋求訪談過程與追問之關聯(lián)行為。

結 論
 Bradburn 和Sudman(1979):要減低訪員效應,最好的方法就是寫更好的題目。寫更好題目的關鍵步驟,就是要小心仔細、醞釀完全后在調(diào)查之前并先預試所有的程序。





訪員的選擇與
訪員的相關誤差


 訪員的特性應從三方面思考:
一、 有些訪員會比其它人更勝任問答的過程
二、 某些特定的訪員特性可能會改變題目的意義或脈絡
三、 訪員特性可能會影響訪員與受訪者關系的質(zhì)量
 訪員特性及其表現(xiàn)
* 一個良好的訪員,有些特性是必要的
* 起碼要有良好的讀寫能力
* 具專業(yè)領域知識的訪員未必是最恰當,因一個普通的訪員,不必去維持專業(yè)之能的假象,可以盡量去做非引導性的追問,直到答案清楚為止。

 訪員特性及訪問脈絡
* 訪員特性: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社會階級、族群及宗教背景
* 較有影響者:宗教信仰或族群,種族
 訪員與受訪者的關系
* 比受訪者社會地位與教育程度較高的訪員,會有較好的報告品質(zhì)。
* Weiss的研究中,兩項重要的結論:
一、 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對測量質(zhì)量并非是一個正數(shù)。
二、 人際關系與人際吸引也未必是正數(shù),對調(diào)查資料反而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

 訪員的年齡
目前數(shù)據(jù)顯示,沒有影響。
 訪員的性別
* 普遍對女性訪員的評價較高(但目前男性訪員較少,會影響統(tǒng)計)。
* 但無證據(jù)顯示女性訪員的報告較好或資料較不一樣。
結 論
 訪員特性和訪員相關誤差之間的關系,很少能建立起來。但是,如果調(diào)查的主題是直接和訪員的某些特性是相關的,可能會導致受訪者會顧慮到某些答案的選項對訪員會是一種直接的侮辱,侵犯或令之尷尬。那研究者就要認真的考慮要控制這些特性。
 關心如何減低訪員的相關誤差,與其把重心放在訪員的選擇,不如將重點放在訪員的訓練和督導上面。



訪員的訓練


程馥慧
訓練的選擇
 所有在做第一次正式訪問之前的指導活動都算是訓練
 訓練時間的長短-和訓練的內(nèi)容、技巧、成本有關

 訓練方式對訪問工作的影響:
1. 訪員對其工作的認知
2. 訪員的技能
3. 訪員與受訪者的關系、受訪者對訪員的反應
4. 所搜集數(shù)據(jù)的質(zhì)量

對訓練訪員價值的研究

研究案例
 研究對象:招募五十七名沒有專業(yè)訪問經(jīng)驗的訪員,分別安排在四場訓練小組( 為期一天、二天、五天、十天)
 研究條件:訓練前皆先給予手冊自行研讀,每場所教導的訪問技巧一致、傳遞的訊息一致,差別在訪問程序的練習、對程序背景的了解程度,隨天數(shù)增加而更廣泛
 研究目標:檢視是否較長、較密集的訓練經(jīng)驗有其價值
訓練在訪員對其工作認識上的效果

研究結果:
 訪員對訓練經(jīng)驗的感想--
*訓練時間越長-訪員越會將訓練評定為重要訊息來源
*訓練時間越短-訪員越會將訪問手冊評定為重要訊息來源
 訪員自覺準備充分的程度--
*受訓練最少的訪員,自己感覺準備程度和他人相同
*受訓練最少的訪員,最困擾的是如何去追問
 訪員對處理事情優(yōu)先級的認知--
*各組皆認為得到正確、完整的答案是最優(yōu)先的原則;但接受長時間訓練者比訓練時間短者,將標準化的優(yōu)先程度評定的更高
*接受二天訓練者,最不愿當訪員

訪問技巧

 可由以下的方式去了解訪員的訪問的技巧:
1. 要求訪員回答受訪者可能會問的問題
2. 和受訪者的訪談
3. 在訓練完成后所做訪問練習的錄音記錄


受訪者對訪員的感覺

 訪員對工作越熟練,訪問時就越有自信,表現(xiàn)上亦越被評為專業(yè)
 訪員訓練強調(diào)工作取向(避免與受訪者產(chǎn)生私人性關系,而導致偏差)
 受訪者對訓練時間不同的訪員(一、二、五、十天)的評分:
1. 訪員要求確切的答案
2. 訪員有杰出的工作表現(xiàn)
*評分上無顯著差異→受訪者對于訪員的行為并不敏感


訓練對數(shù)據(jù)質(zhì)量的影響

在此研究中對于數(shù)據(jù)質(zhì)量有兩方面的測量-
(1) 層內(nèi)相關系數(shù) (測量訪員和所得數(shù)據(jù)的相關程度,即訪員標準化程度)
(2) 偏誤測量 (訪員受訓程度和所得答案偏誤多寡的相關程度)
*在標準化方面-最標準化的是二天訓練,一天和十天訓練者比起二天和五天者差→十天的訓練并不能改進訪員標準化程度
*在偏誤改進方面-訓練十天者偏誤最少,一天和五天者相同→關聯(lián)性難下定論
結 論

 訪員對一般訪問技巧有模擬練習,才能成為可勝任的訪員。
 處理人際互動:訪員訓練時間的長短,對人際互動上沒有很大差異
 處理問答過程上:訓練短者自覺準備不充分
 追問技巧上:訓練短者在追問技巧上表現(xiàn)不佳
 標準化無偏誤:以接受二天訓練表現(xiàn)最佳

結 論(續(xù))
 以此研究案例而言,接受二天訓練的訪員,自認為準備不夠,對訪問工作的喜愛程度最低(自信心不足)。接受十天訓練的訪員,搜集資料上比二天、五天者更不標準化,訪問質(zhì)量也較差(長時間導致疲乏、反效果)。
 訪問訓練最佳時間長度,應視其小組大小、研究計劃類型的復雜度、訓練后所接受的督導類型而決定。




對訪員的督導

調(diào)查機構對訪員工作進行督導的事項

1. 工作量
2. 工作時數(shù)
3. 得到的回答率(成功完成訪問的百分比)
4. 完成訪問的質(zhì)量
5. 處理訪問過程的方式
6. 與受訪者互動情形
督導的信息


監(jiān)督訪員的效果之研究

 督導效應:
 訪員對工作的認識
 受訪者的效應
 訪問的技巧
 所得數(shù)據(jù)的質(zhì)量

訪員對工作的認識

 究竟訪員是否會注意到他們在不同程級的督導下,所收到的回饋內(nèi)容是否會有差別呢?答案是有差別的,接受第一級督導的訪員對督導回饋的評定較不重要。
 訪員接受不同回饋程度,會影響他們對研究機構所在意事項的認知。

錄音對受訪者的效應

 假設1.受訪者不喜歡被錄音,錄音會對受訪經(jīng)驗產(chǎn)生負面影響
 假設2.錄音會影響訪員的行為
*從受訪者的訪談中,沒有證據(jù)顯示錄音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唯一有顯著差異的是,受訪者認為:接受訓練時間短、及被錄音的訪員 表現(xiàn)較為緊張。
*錄音對于訪員質(zhì)量的控制是可行的。
對訪員技巧監(jiān)督的效應

 監(jiān)督和回饋并不能改善訪問的技巧,訪員在訓練結束時所表現(xiàn)的能力水平就是他們的最佳狀況。
 監(jiān)督僅能確認技巧有被使用--JUST KEEP IT (NOT CHANGE IT)
對數(shù)據(jù)質(zhì)量監(jiān)督的效應

P 值
 p值(p值小于0.05)的意義:有顯著差異研究設立成立
 主任在討論區(qū)中對p值的解釋:
 話說在計算機的報表中常會出現(xiàn)〔p值〕這個〔統(tǒng)計考驗量數(shù)〕,它指的是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常以H0表示)被接受(或說〔為真〕)的情況下,所得到的一個不小于此統(tǒng)計數(shù)值的機率值。若檢定結果接受虛無假設(p值>顯著水平),則推翻原本真正要檢定的研究假設(research hypothesis,常以H1表示)﹔而如果經(jīng)檢定是拒絕虛無假設的話(p值=<顯著水平),則原本的研究假設得以成立。
注:在統(tǒng)計學理上有一個叫做〔顯著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的,在統(tǒng)計分析的報表上往往以Significance或Sign.呈現(xiàn),此意義就是研究者拒絕虛無假設得最大機率值,一般學者間約定成俗的習慣是采0.05或0.01作為假設考驗的顯著水平值。
測量方式
(1) 層內(nèi)相關系數(shù)(rho):
 訪員對數(shù)據(jù)的影響程度(某個推估值之變異量和訪員的關系程度),如果rho系數(shù)很小,那表示變異量并非由訪員所引起,此時訪員的質(zhì)量便獲得證實。
 rho(層內(nèi)相關系數(shù))在三個督導層級分別是 0.012/0.010/0.008,且經(jīng)檢定后發(fā)現(xiàn) p值小于0.05,所以各層級間存在差異,亦即依層級的改變,訪員效應有顯著減少現(xiàn)象這個命題是可成立的,故可得出
 〔督導級數(shù)越高/越嚴謹/越細致/執(zhí)行考慮因素越多,則訪員效應/引發(fā)對數(shù)據(jù)正確性之影響就越小,亦即rho會隨督導層級而逐漸改善〕
測量方式(續(xù))
(2) 偏誤測量:
 訪員受訓程度和所得答案偏誤多寡的相關程度。
 密集式的問卷檢閱和訪問錄音效果對于所有訓練類組上的影響是代表下方提及的〔t=1.0 ,第三級vs.第一,第二,p值不顯著〕可判斷在各督導層級間并未有明顯差異。
 在〔標準分數(shù)(不包括訓練天數(shù)少于一天的)〕這個項目,可參見表下方提及的〔t=1.8 ,第三級或第一,第二,p值小于0.04 〕可判斷在各督導層級間有明顯差異,且是較大值表偏誤小,亦即訪員的偏誤大都來自〔接受訓練少于一天但被錄音者──去除訓練少于一天者為34→所有訓練小組的20,34→20,偏誤變大〕,故可說明:若排除此類訪員,則錄音的價值在降低偏誤上是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結 論
 督導能影響訪員表現(xiàn)的好壞,但不能改善訪員訪問的技巧
 密集式的督導并不能彌補不當?shù)挠柧?rarr;反效果
 當訪員對自己的技巧越有信心,越偏離標準化→隨心所欲的訪問
 電話督導→確立標準化訪問、立即的回饋
  錄音督導→受訪者多半不介意、對訪員影響亦不大,在面訪時錄音督導有其價值



在調(diào)查中如何減低訪員
相關的誤差


雷碧秀

有六個方式會影響訪問的一致性
 訪員所要詢問的題目字句;
 所給予訪員有關如何處理問題和答題過程的詳細指示或守則;
 所給予訪員有關如何建立和維持與受訪者關系的指導與程序;
 訪員的選擇;
 訪員的訓練;
 在數(shù)據(jù)搜集過程中訪員被督導的方式。


題目設計
為了使題目成為可信賴的測量工具,須達到三個標準
1. 題目必須編寫完全,以便讓受訪者得以提供答案;
2. 題目對每一位受訪者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
3. 對所有的受訪者清楚的傳達出什么樣的答案是對題目的適當回答。

訪問的程序

 四個標準原則
1. 確實按照題目字句讀題;
2. 避免間接追問不適當?shù)拇鸢福?
3. 記錄答案時不可加入訪員自身的臆測;
4. 訪員須與受訪者保持關系間的中立,不帶個人主見的看法。

訪者與受訪者間的關系
關于訪員的親切又專業(yè)的形象將是使調(diào)查結果之誤差值減至最低,Cannell列出五種訪員可以一致的標準傳達給受訪者:
1. 訪問的速度;
2. 提供受訪一個模式;
3. 無論是在訪問之前或訪問當中,都能提供給受訪者對其期望保持一致性的指示;
4. 對所欲的行為予以模式化的強化;
5. 要求受訪者承諾其表現(xiàn)要在某一水平以上。
減少估計標準誤差的五種方式

總 結

 標準化的調(diào)查訪問,其依賴封閉式和固定式答案的問題,它的減少誤差關鍵在于受訪者對題目有疑問時,訪員該怎么做才對。訪員的特征與行為將影響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質(zhì)量,在這里所提出可供研究生所用的策略,以便減低訪員相關的誤差。



END


標準化的調(diào)查訪問(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wǎng)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nèi)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wǎng)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wǎng)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nèi)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chǎn)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