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塊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智慧金塊
前 言…………………………………………………………………………………2
第一節(jié)…………………………………………………………………………………2
第二節(jié)…………………………………………………………………………………9
第三節(jié)……………………………………………………………………………….14
第四節(jié)……………………………………………………………………………….20
第五節(jié)……………………………………………………………………………….25
第六節(jié)……………………………………………………………………………….31
第七節(jié)……………………………………………………………………………….37
第八節(jié)……………………………………………………………………………….43
第九節(jié)……………………………………………………………………………….47
第十節(jié)……………………………………………………………………………….53
第十一節(jié)…………………………………………………………………………….59
第十二節(jié)…………………………………………………………………………….63
第十三節(jié)…………………………………………………………………………….67
第十四節(jié)…………………………………………………………………………….71
中譯本前言
風人
這是一本很特殊的書。
它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沒有目錄,沒有章節(jié)。任何一頁都是開頭,都是結尾--隨時可以拿起,隨時可以放下。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對知識的渴望,是每個人都"經驗"過的;但對智慧的追求,卻是痛苦的。因為你可以花錢去讀書,去尋找知識;但你無法花錢去購買智慧。知識是一種外在的東西,智慧是一種內在的東西;知識可以從別人那里取得,智慧只能來自于你自己的存在。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回答:智慧是什么?而只能追問:如何獲得智慧?奧修告訴我們:唯有當你將覺知(悟性)帶進任何經驗里,才會有智慧的發(fā)生。所以智慧只屬于個人,知識則可以屬于大家。智慧是永恒的,因為它不擁有時空;知識是會變"老",因為它不脫離時空。
這里想提醒讀者,本書不是在談論智慧,因為知識是可以談論的,可以傳授的;智慧是不可言說的。但本書的每一頁卻散發(fā)著智慧獨有的芬芳--這是奧修的智慧,不屬于我們、但我們可以分享他帶來的智慧芬芳。你不用去撿起這些里閃光,因為屬于你的智慧--只沉靜在你自己的存在(beAing)里面。
這本書很薄、很小,卻裝下了一個很大、很凝重的人生課題:智慧大門的鑰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上,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打開這扇大門。
是為序。
1995年11月28日于上海
第一節(jié)
※ ※ ※
全然地生活、強烈地生活,好讓每一個片刻都變成黃金的,好讓你的整個人生變成一連串的黃金片刻。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因為他具有希臘麥得斯點物成金的能力:任何他所碰觸到的東西都變成黃金。
※ ※ ※
唯一真正的責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潛力,走向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覺知,然后按照這樣來行動。
※ ※ ※
你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一棵樹,你一生下來只是一顆種子,你必須成長到你會開花的點,那個開花才是你的滿足和達成。
那個開花跟權力無關,跟金錢無關,跟政治無關,但它絕對跟你有關,它是一種個人的進步。
你必須成為一個對自己的慶祝。
※ ※ ※
對烏托邦的渴望基本上是對個人和社會和諧的渴望,那個和諧從來沒有存在過,你個人和社會一直都是一個混亂。
社會被劃分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而這些都以迷信為基礎,沒有一種劃分是正確的。
這些劃分顯示出人在他自己里面是分裂的。這些是他自己內在沖突的投射。他的內在并不是一體的,因此他無法在外在創(chuàng)造出一個社會、一個人類。
那個原因并不是外在的。
外在只不過是內在那個人的反映。
※ ※ ※
沒有人重視個人,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因為個人似乎是那么小,而社會似乎是那么大,所以人們認為只要我們能夠改變社會,個人就會跟著改變。
但是事情將不會如此,因為"社會"只是一個字眼,事實上只有個人,而沒有社會。社會沒有靈魂,你無法在它里面改變任何東西,你只能改變個人,不管它看起來是多么小。
一旦你知道了如何去改變個人的科學,它就可以使用在任何地方的個人。
我的感覺是,有一天我們將會達到一個和諧的社會,而它將會遠比幾千年來烏托邦理想主義者所提出的一切概念都來得更好。
真正的事實將會遠比那個來得更美好。
※ ※ ※
你從來沒有十分滿意于現在的你,滿意于存在所給予你的,因為你總是注意力分散而心煩意亂。你總是被導引到不是自然要你成為的樣子,你并沒有走向你自己的潛力。
別人要你成為什么,你就試著去成為什么,但那是無法令人滿意的,當它不能令人滿意,邏輯就說:"或許那還不夠,再多加一點油。"然后你就再追求更多,你就開始向四處尋找。
每一個人都戴著一個微笑的面具,看起來很快樂的樣子,所以每一個人都在欺騙其他每一個人。你也是戴一個面具出現,所以別人認為你比他們更快樂,你也認為別人比你更快樂;籬笆另一邊的草看起來總是比較翠綠,而他們看你的草也覺得你的草比較翠綠。它真的看起來比較翠綠、比較濃密、長得比較好,那就是距離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幻象。
當你走近一點,你就會開始看出它并非如此。但是人們都跟別人保持距離,即使是朋友,甚至愛人,也都跟對方保持距離,太靠近是危險的,他們或許會看到你的真面目。
你打從一開始就被誤導了,所以不管你怎么做,你都將會保持痛苦。你看到某人很有錢,你認為錢或許能夠帶給你快樂。注意看那個人,他看起來多么快樂的樣子,因此我們就去追逐金錢;某人看起來比較健康,那么我們就去追逐健康;某人在做其他某一件事,而看起來非常滿足的樣子,那么我們就跟著他做。你總是在跟隨別人。
※ ※ ※
社會的操縱使你從來不會想到你自己的潛力,而整個痛苦來自你沒有成為你自己。只要成為你自己,那么就不會有痛苦、不會有競爭,也不會擔心別人擁有更多,而你沒有更多。
如果你想要草變得更翠綠一點,你不需要往籬笆的另一邊看,你要使你籬笆這一邊的草變得更翠綠。要使草變得更翠綠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
人必須根植于他自己的潛力,不管他的潛力是如何。當你能夠如此,世界將會非常滿意,滿意得令你無法相信。
※ ※ ※
成為"活生生的"意味著具有幽默感,具有一種很深的愛的品質,具有一種游戲的心情。
我完全反對一切否定生命的態(tài)度。長久以來,對神的尊敬被弄成否定生命的。要使它變成肯定生命的。游戲的心情、幽默感、愛和尊敬必須結合在一起。
對生命的崇敬是對神性唯一的尊敬,因為再也沒有比生命本身更神圣的了。
※ ※ ※
人一生下來就帶著偉大的寶藏,但是他一生下來同時繼承了整個動物的特性。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必須將動物的特性去掉,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空間,使得那些寶藏能夠進入意識,同時能夠分享,因為那些寶藏的品質之一就是:你越是分享它,你就越擁有它。
※ ※ ※
我們有很多問題存在,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去看它們,我們從來沒有將我們的眼睛集中在它們上面,而弄清楚它們是什么。
將生命獻給那些美麗的事物,不要將生命給予那些丑陋的事物,因為你沒有太多時間和太多精力可以浪費。我們的生命是那么地短暫,我們能量的泉源是那么地小,將它浪費在悲傷、憤怒、怨恨和嫉妒里簡直是愚蠢。
將它使用在愛里面,將它使用在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里面,將它使用在友誼里面,將它使用在靜心里面,用你的能量做一些能夠把你帶往高處的事,當你走得越高,你就會有越多的能量泉源可以使用。
一切在于你的做法。
※ ※ ※
沒有人是一個孤島,這是人生基本的真理之一,這一點必須被好好記住。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常常會忘記它。
我們都是同一個生命力的一部分,我們都是一個海洋般存在的一部分?;旧?,因為在我們深處的根部,我們是一體的,所以才有愛的可能性。如果我們不是一體的,那么就不可能有愛。
※ ※ ※
人仍然帶著很多動物本能--他的憤怒、他的恨、他的嫉妒、他的占有、他的狡猾。所有那些在人里面被譴責的東西似乎都屬于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無意識。整個靈性煉金術的工作就是如何去除這些動物的過去。
如果沒有去除這些動物的過去,人將會是分裂的,動物的過去和他的人性無法一起存在,因為人性跟動物性具有相反的品質,因此,人所能夠做的就是變成一個偽君子。
就正式的行為而言,他會遵循人性的理想--愛和真理、自由、不占有和慈悲。但它仍然只是很薄的一層,那個隱藏起來的動物性隨時都會跑出來,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將它帶出來,不管它有沒有跑出來,我們內在的意識都是分裂的。
這個分裂的意識一直都在發(fā)出渴望和問題:就個人而言,要如何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對于整個社會也是一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使社會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變成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沖突、沒有階級、沒有膚色之分、沒有社會階級之分、沒有宗教之分、也沒有國家之分的整體。
也許我們不應該從簡單地改變社會以及改變它的結構來想,還應該多從靜心和改變個人來想。
這是將來某一天我們能夠放棄社會上一切劃分唯一可能的方式。但是首先它們必須在個人里面被拋棄,而它們是可以被拋棄的。
※ ※ ※
并沒有一個貼上"真理"標簽的東西--那一天你可以找到,然后打開那個盒子,看到里面的內容物說:"太棒了!
我找到真理了!"
沒有這樣的盒子。
※ ※ ※
為什么人們在談論真理,而卻仍然停留在謊言的世界里,那個原因是很清楚的,因為他們的內心對真理有一種渴望;他們不能夠很真實,因此他們在他們自己面前感到羞恥,所以他們就開始談論真理,但也僅止于談談而已,按照它來生活太危險了,他們不能夠冒那個險。
"自由"的情況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想要自由。他們談論自由,但是沒有人真的自由,也沒有人真的想要自由,因為自由會帶來責任,它不會單獨出現。依靠別人比較簡單,你不必負責任,那個責任是在你所依靠的人身上。
所以人們創(chuàng)造出一種精神分裂的生活方式。他們談論真理,他們談論自由,但是他們卻生活在謊言里、生活在奴役里各式各樣的奴役里,因為每一種奴役都可以使你免于某些責任。
一個真正想要自由的人必須接受莫大的責任,他不能將他的責任推到其他任何人身上,不論他做什么,不論他是什么,他都必須負責。
※ ※ ※
一個真正非暴力的人是一個不殺任何人、不傷害任何人的人,因為他反對殺人和反對傷害。如果有人開始傷害他,他也一樣會反對傷害;如果有人開始殺他,他也一樣會反對殺害。他不會容許它。
他從來不發(fā)動任何暴力,但是如果有人對他發(fā)動暴力,他將會拼命抗爭,唯有如此,那些非暴力的人才能夠保持獨立,否則他們將會淪為奴隸,他們將會變得很貧窮,而且一再被搶奪。
※ ※ ※
成為你自己能夠讓你感覺滿足,能夠使你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只要成為你自己,按照你的本性來成長,這樣就能夠帶給你命運的滿足。
※ ※ ※
要成為不可預測的,要成為一直在改變的。永遠不要停止改變,永遠不要停止成為不可預測的,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夠成為一件賞心悅事。
當你變成能夠預測的,你就變成了一部機器。
機器是能夠預測的,它昨天一樣,今天一樣,明天也將會一樣,它是不變的。每一個片刻都在改變,那是人的特權。
你停止改變的那一天,你就以一種很微妙的方式死了。
※ ※ ※
將每一樣東西都賭下去,成為一個賭徒!
將每一樣東西都冒險下去,因為下一個片刻是不確定的,所以,為什么要煩惱?為什么要掛慮?
危險地去生活,高高興興地去生活,沒有恐懼地去生活,沒有罪惡感地去生活。生活,但是不要對地獄有任何恐懼,或是對天堂有任何貪婪。
只要生活。
※ ※ ※
每一項錯誤都是學習的機會。只是不要一再一再地犯同樣的錯誤,因為那是愚蠢的。盡可能犯更多的錯誤,不要害怕,因為那是自然讓你學習的唯一方式。
※ ※ ※
宗教性只是意味著一種成長的挑戰(zhàn),它是一種挑戰(zhàn),使種子能夠達到它最終高峰的表現,使它能夠開出千千萬萬的花朵,而散發(fā)出隱藏在它里面的芬芳。
那個芬芳我稱之為宗教性。
※ ※ ※
每一個人都過日子過得很痛苦,他想要在某一個地方找到某一個原因來對他自己解釋說為什么他或她是痛苦的,因此社會給了你一個很好的策略:判斷。
首先,很自然地,你會判斷你自己的每一件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是完美的,完美并不存在,所以判斷是很容易的。你是不完美的,所以有一些事情會顯示出你的不完美,然后你就會生氣,你就會對你自己生氣,你就會對整個世界生氣:為什么我不完美?然后你就只帶著一個觀念來看--在每一個人里面找到不完美。
然后你想要打開你的心--因為,很自然地,除非你打開你的心,否則在你的生命里將不會有慶祝,你的生命將會變成幾乎是死的,但是你不能夠直接去做它,你必須從根部摧毀一切你舊有的習慣。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判斷你自己。
不要判斷,要開始接受你一切的不完美、一切的脆弱、一切的錯誤和一切的失敗。不要要求你自己成為完美的,那只是在要求某種不可能的東西,這樣做你將會感到挫折。
畢竟你只是一個人。
※ ※ ※
只要注意看動物,注意看鳥兒:它們沒有煩惱、沒有傷心、也沒有挫折。你不會看到一只水牛在異想天開,它完全滿足于每天吃同樣的草,它幾乎已經成道了!沒有緊張,它跟自然非常和諧,它跟他本身、跟每一樣東西都保持非常和諧。
水牛不會組黨來搞革命,他不會組黨來使水牛改變成超級水牛,來使水牛變成具有宗教性的,來使水牛成為具有美德的。所有的動物根本就不會顧慮到人類的這些概念。
他們一定都在笑:"你到底怎么搞的?為什么你不成為現狀的你自己?有需要成為其他某一個人嗎?"
所以第一件要記住的事就是:深深地接受你自己。
※ ※ ※
不要譴責肉欲。
整個世界都一直在譴責肉欲,由于他們的譴責,那個能夠在肉欲里面開花的能量就轉入性格倒錯、嫉妒、憤怒和憎恨,那是一種干癟而沒有汁液的生命。
感官性是人類最偉大的祝福之一,那是你的敏感度、那是你的意識、那是你的意識滲透了你的整個身體。
※ ※ ※
多少年代以來,父母總是帶著一個觀念,認為小孩子屬于他們,小孩子必須成為他們的復制品。復制品并不是一樣很美的東西,存在不相信復制品,它只對原創(chuàng)的東西感到高興。
你必須幫助他們成長而超出你,你必須幫助他們不要模仿你。那真的是父母的職責--幫助小孩不要模仿。小孩子真的很會模仿,很自然地,他們將會模仿誰呢?--父母是最親近的人。
直到目前為止,父母都很高興說他們的小孩跟他們很像。
父親覺得很驕傲,因為他的兒子就像他,那么一個生命就浪費掉了,因為這樣的話,他的兒子是不需要的,有他就夠了。
由于這個錯誤的觀念,當小孩模仿你的時候,你就覺得很驕傲,因此我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模仿者的社會。
※ ※ ※
服從不需要智力,所有的機器都是服從的,沒有人曾經聽過一部不服從的機器。
服從也是很簡單的,它將任何責任的重擔從你身上拿下來,不需要去反應,你只要做任何你被告知的。責任在于那個發(fā)出命令的源頭。就某方面而言,你非常自由,你不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遭到譴責。
※ ※ ※
宗教性并不是某種要去相信的東西,而是某種要去活過、要去體驗的東西;不是你頭腦里的一個信念,而是你整個人的一個味道。
第二節(jié)
※ ※ ※
頭腦無法成為不判斷的,如果你強迫它成為不判斷的,那么在你的智力里面將會產生一個阻礙,那么你的頭腦就無法很完美地運作。
成為不判斷的并不是某種來自頭腦領域里的東西。唯有一個超越的人,才能夠成為不判斷的,否則那些你看起來是事實的東西,是一個健全的描述的東西,也只不過是一個外表而已。
任何頭腦所決定或描述的東西都會被它的制約或它的偏見所污染,就是那些東西使它變成判斷的。
比方說,你看到一個賊,他偷東西是一個事實,那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你就做了一個關于那個賊的陳述。當然,偷東西是不好的,所以當你稱一個人為賊,你的頭腦就會說:
"你是正當的,你的陳述是真實的。"
但是為什么一個賊不好呢?而那個不好是什么呢?為什么他被迫去偷東西?那個偷的行為是一個單一的行為,在這個單一行為的基礎上,你對你的整個人作出一個判斷,你稱他為一個賊,他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不只是偷東西而已。
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畫家,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木匠,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歌手,或是一個很好的舞者,在那個人里面可能有一千零一種品質,整個人太大了,而偷東西只不過是一個單一的行為。
你不能夠在一個單一的行為基礎上對他的整個人作描述,你甚至不知道那個行為,你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或許在那種情況下,你也會去偷;或許在那種情況下,偷竊并不是不好的,因為每一項行為都跟它所處的情況有關。
如果你環(huán)顧整個世界,而你看到不同種人的制約,以及他們對于好壞或對錯的觀念,你將首度能夠了解到你的頭腦也是人類頭腦的一部分,它并不代表任何真理,它只是代表某個特定的部分。
透過這個頭腦,任何你所看到的都是根據判斷而來的。
※ ※ ※
存在是一體的,它的表現有成千上億個,但是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同樣的。它是同一個神性,但帶著無限多不同種類的創(chuàng)造。
※ ※ ※
錢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錢,它很簡單,你就是沒有錢,所以不會復雜;但是如果你有了它,它就一定會產生復雜。
錢所創(chuàng)造出來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你從來不知道你是值得要的,或你的錢是值得要的,因為它很難想出來,所以有的人寧可不要有錢,至少這樣生活會比較簡單一點。
像錢這樣的東西本來可以給你一個很大的快樂,但是它卻變成了極大的痛苦,但這并不是因為你的錢,而是因為你的頭腦。
錢是有用的,擁有金錢并不是罪惡,不需要感到罪惡。
※ ※ ※
頭腦就是這樣在產生痛苦。
你有錢,你可以享受它。但是如果有人愛你,不要將它提出來,因為你會使那個人陷入一個真的很不好的情況:如果他說他愛你,你將不會相信他,如果他說他愛你的錢,那么你才會相信他,但是如果他愛的是你的錢,那么整個愛的事件就結束了。在內心深處你會繼續(xù)懷疑說他愛你的錢,而不是愛你。
但這并沒有什么不對:錢是你的,就好像你的鼻子是你的,你的眼睛是你的,你的頭發(fā)也是你的,而這個人是愛你的全部。錢也是你的一部分,不要將它分開,那么就沒有問題。
試著去過一種盡可能少復雜、盡可能少問題的生活--
它由你來決定。
※ ※ ※
知道整個世界跟知道你自己人生的內在奧秘比起來并不算什么。
※ ※ ※
比較的觀念是完全虛假的。
每一個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其他沒有人像他,如果所有的個人都相像,那么比較是對的,但是事實上他們并不相像,即使雙胞胎也并不完全相像,很難找到另外一個人剛好跟你相像,所以我們是拿獨一無二的人來作比較,這將會產生困難。
※ ※ ※
人生最困難,但也是最基本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要將生命劃分為很美的事和愚蠢的事,根本不要劃分,它們都是同一個整體的一部分。
它只需要一點幽默感。對我而言,如果一個人要成為完整的,幽默感是非常主要的。
一些小事和一些愚蠢的事有什么不對?你為什么不能對它們笑一笑,你為什么不能夠享受它們?你一直都在判斷說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你一直都坐在一個判斷的座位上,那使你變得很嚴肅。
那么花朵就變成漂亮的,但是荊棘要怎么辦?它們都是花朵存在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荊棘,花朵就不能夠存在,因為荊棘具有保護作用,它們具有某種功能、某種目的、某種意義。
但是你卻去劃分它,那么花朵就變成美的,而荊棘就變成丑的。但是在樹木本身里面,流進花朵的汁液和流進荊棘的汁液是一樣的。在樹木的存在里沒有劃分,也沒有判斷?;ǘ洳]有比較被喜愛,荊棘也并不是在被忍受,它們兩者都完全被接受。
在我們自己的生命里,我們的做法也應該像這樣。
有一些小事情,如果你去判斷,它們將會看起來很愚蠢,好像白癡一樣,但那是因為你的判斷,不然的話,它們也是在履行某種重要的事。
※ ※ ※
頭腦的整個功能就是繼續(xù)去劃分,而心的功能就是去看那個連接的環(huán)節(jié)。關于這一點,頭腦完全不知道。
頭腦無法了解那些超出文字的東西,它只能夠了解語言上和邏輯上正確的東西,它并沒有顧慮到存在,沒有顧慮到生命,沒有顧慮到真相。頭腦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東西。
你可以不要頭腦而生活,但是你不能夠沒有心而生活。
你生活得越深入,你的心就越涉入。
※ ※ ※
生命在流動,它是一條河流,它是一個經常的流動。
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是靜止的。只有東西是靜止的,只有死亡是不變的,生命經常都在改變。生命越多,改變就越多,當你有非常豐富的生命,那么每一個片刻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 ※ ※
沒有人是更優(yōu)越的,沒有人是更低劣的,也沒有人是相等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相等是心理學上的錯誤,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愛因斯坦,也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泰戈爾,但是那并非意味著泰戈爾比較優(yōu)越,因為你不能夠成為他。泰戈爾也不能夠成為你。
我的整個要點就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所以我們必須摧毀整個優(yōu)越和低劣的概念,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而代之以"獨一無二"的新觀念。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只要具有愛心地看,你將能夠看出每一個個人都具有某種其他人所沒有的東西。
※ ※ ※
只要做任何愉快的事--對你來講是愉快的,對你的周遭來講也是愉快的,只要做某種能夠帶給你歡唱以及能夠在你的周圍創(chuàng)造出一個慶祝的韻律的事。
這種生活我稱之為宗教生活。
它沒有原則,它沒有規(guī)范,它沒有法律,它只有一個單一的方法,那就是:聰明地生活。
※ ※ ※
服從是簡單的,不服從則需要一些更高的智力。任何白癡都能夠服從,而事實上也只有白癡能夠服從。
聰明的人一定會問:"為什么?為什么我要做這個?除非我知道它的理由和結果,否則我不想涉入它。"這樣的話,他就變成負有責任的。
※ ※ ※
一個圣人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流氓,但是一個流氓卻能夠成為一個圣人。
※ ※ ※
人還沒有學會知道"單獨"(aloneness)的美。
他總是在渴望一些人際關系,他總是在渴望要跟某人在一起--跟一個朋友,跟一個父親,跟一個太太,跟一個先生,跟一個小孩……總是要跟某一個人。
他創(chuàng)造出社會,他創(chuàng)造出俱樂部--獅子會,扶輪社。他創(chuàng)造出一些黨派--政治性的黨派,或是由某種相同意識形態(tài)所組成的黨派。他創(chuàng)造出各種宗教和教會,這一切的基本需要就是要用什么方法去忘掉說你是單獨的。跟很多群眾聯合在一起,你是試著要去忘記那個在黑暗中你會想起的東西--你是單獨被生下來的,你死的時候也會是單獨的,不論你做什么,你都是單獨活著。
單獨對你的存在而言是某種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方法可以避免它。
※ ※ ※
過去每一種指向避免單獨的努力都失敗了,而且它將來也會失敗,因為它違反人生基本的東西。所需要的并不是某幟隳芄輝謁錈嬙悄愕牡ザ賴畝鰨枰氖悄鬩淶鎂踔僥愕牡ザ?-那是一個事實。
去經驗它、去感覺它是非常美的,因為離開群眾、離開別人是你的自由。免于孤獨的恐懼是我們的自由。光是"孤獨"(lonely)這個字就會立刻使我們覺得說它好像是一個創(chuàng)傷,需要以某種東西來滿足它;好像是一個空隙,令人感傷,需要用某種東西來填滿它。
"單獨"這個字就沒有"創(chuàng)傷"和"需要被填滿的空隙"的意味在里面。單獨只是意味著完整。你是完整的,不需要其他任何人來完成你。
因此,要試著去找出你最內在的中心,在那里你總是單獨的,你一直都是單獨的。在生命當中,在死亡當中,不論你在哪里,你都是單獨的,但它是那么地充滿,它并不是空的,它非常充滿、非常完整,而且洋溢著所有生命的汁液,洋溢著所有存在的美和祝福,一旦你嘗到了你單獨的滋味,內心的痛苦將會消失,然后將會有一種非常甜蜜、非常和平、非常喜悅、非常喜樂的新韻律產生。
那并不是意味著一個歸于他自己"單獨"的中心的人、在他本身里面就完整的人不能夠交朋友,事實上,只有他能夠交朋友,因為如此一來,交朋友已經不再是一種需要,它只是一種分享。他擁有很多,所以他能夠分享。
※ ※ ※
我們都是同一個存在的一部分,不論你傷害到誰,就長遠來看,你都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并不了解,但是有一天,當你變得更覺知,你就會說:"天?。∵@個傷害是我加在我自己身上的。"你傷害了其他人,而你以為那不是你。
沒有一個人是不同的,這整個存在是一體的,是一個宇宙的統(tǒng)一體,非暴力會由這個了解產生出來。
※ ※ ※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是在譴責你自己。你在燃燒,你在破壞你的心以及它較高的品質,你充滿了恨。
※ ※ ※
如果人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他就充滿了,如果他沒有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那么他是空虛的,完全空虛,從那個空虛會產生貪婪。
貪婪就是要去充滿它,用金錢、房子、家具、朋友、愛人、或其他任何東西來充滿它,因為你無法以空虛來生活,那是令人恐懼的,那是一種魔鬼般的生活。如果你是空虛的,沒有什么東西在你里面,那么你就不可能生活。
只有兩個方式能夠使你覺得在你里面有很多東西,或者是你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那么你就被整體所充滿,被所有的花和所有的星星所充滿,這才是真正的滿足。
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做--有成千上億的人沒有這樣做--那么剩下來的方式就只有用任何垃圾來充滿你自己。
貪婪只不過是意味著你感覺到一個很深的空虛,而你想要用任何可能的東西來充滿它,不管它是什么。
一旦你了解到這一點,你就會脫離貪婪,你就已經進入了跟整體的深層溝通,因此內在的空虛就消失了。
※ ※ ※
整個人類的過去都一直在贊美貧窮,把貧窮看成跟靈性相同,那完全是無稽之談。
靈性是能夠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偉大的富有,它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富有,它并不反對其他任何富有,但它反對各種貧窮。
一方面,人們會尊敬貧窮,而在另一方面,他們會說:
"服務貧窮的人。"那就怪了!如果貧窮是那么靈性的一件事,那么最靈性的事情就是使每一個富有的人都變貧窮。幫助富有的人變貧窮,好讓他能夠變成靈性的,為什么要幫助那些貧窮的人?你想要破壞他們的靈性嗎?
生活在富裕里是世界上唯一靈性的事。
第三節(jié)
※ ※ ※
金錢是一個攙有雜質的東西,它的理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夠做出一個健全的系統(tǒng),使得金錢能夠成為整體人類的仆人,而不是少數貪婪之徒的主人。
金錢是一個攙有雜質的東西,因為人心充滿貪婪,否則金錢只不過是一個交換物品的工具,一個很完美的工具,它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但是,由于我們對它處理不當的緣故,在它里面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錯的。
智慧金塊
前 言…………………………………………………………………………………2
第一節(jié)…………………………………………………………………………………2
第二節(jié)…………………………………………………………………………………9
第三節(jié)……………………………………………………………………………….14
第四節(jié)……………………………………………………………………………….20
第五節(jié)……………………………………………………………………………….25
第六節(jié)……………………………………………………………………………….31
第七節(jié)……………………………………………………………………………….37
第八節(jié)……………………………………………………………………………….43
第九節(jié)……………………………………………………………………………….47
第十節(jié)……………………………………………………………………………….53
第十一節(jié)…………………………………………………………………………….59
第十二節(jié)…………………………………………………………………………….63
第十三節(jié)…………………………………………………………………………….67
第十四節(jié)…………………………………………………………………………….71
中譯本前言
風人
這是一本很特殊的書。
它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沒有目錄,沒有章節(jié)。任何一頁都是開頭,都是結尾--隨時可以拿起,隨時可以放下。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對知識的渴望,是每個人都"經驗"過的;但對智慧的追求,卻是痛苦的。因為你可以花錢去讀書,去尋找知識;但你無法花錢去購買智慧。知識是一種外在的東西,智慧是一種內在的東西;知識可以從別人那里取得,智慧只能來自于你自己的存在。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回答:智慧是什么?而只能追問:如何獲得智慧?奧修告訴我們:唯有當你將覺知(悟性)帶進任何經驗里,才會有智慧的發(fā)生。所以智慧只屬于個人,知識則可以屬于大家。智慧是永恒的,因為它不擁有時空;知識是會變"老",因為它不脫離時空。
這里想提醒讀者,本書不是在談論智慧,因為知識是可以談論的,可以傳授的;智慧是不可言說的。但本書的每一頁卻散發(fā)著智慧獨有的芬芳--這是奧修的智慧,不屬于我們、但我們可以分享他帶來的智慧芬芳。你不用去撿起這些里閃光,因為屬于你的智慧--只沉靜在你自己的存在(beAing)里面。
這本書很薄、很小,卻裝下了一個很大、很凝重的人生課題:智慧大門的鑰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上,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打開這扇大門。
是為序。
1995年11月28日于上海
第一節(jié)
※ ※ ※
全然地生活、強烈地生活,好讓每一個片刻都變成黃金的,好讓你的整個人生變成一連串的黃金片刻。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因為他具有希臘麥得斯點物成金的能力:任何他所碰觸到的東西都變成黃金。
※ ※ ※
唯一真正的責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潛力,走向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覺知,然后按照這樣來行動。
※ ※ ※
你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是一棵樹,你一生下來只是一顆種子,你必須成長到你會開花的點,那個開花才是你的滿足和達成。
那個開花跟權力無關,跟金錢無關,跟政治無關,但它絕對跟你有關,它是一種個人的進步。
你必須成為一個對自己的慶祝。
※ ※ ※
對烏托邦的渴望基本上是對個人和社會和諧的渴望,那個和諧從來沒有存在過,你個人和社會一直都是一個混亂。
社會被劃分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而這些都以迷信為基礎,沒有一種劃分是正確的。
這些劃分顯示出人在他自己里面是分裂的。這些是他自己內在沖突的投射。他的內在并不是一體的,因此他無法在外在創(chuàng)造出一個社會、一個人類。
那個原因并不是外在的。
外在只不過是內在那個人的反映。
※ ※ ※
沒有人重視個人,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因為個人似乎是那么小,而社會似乎是那么大,所以人們認為只要我們能夠改變社會,個人就會跟著改變。
但是事情將不會如此,因為"社會"只是一個字眼,事實上只有個人,而沒有社會。社會沒有靈魂,你無法在它里面改變任何東西,你只能改變個人,不管它看起來是多么小。
一旦你知道了如何去改變個人的科學,它就可以使用在任何地方的個人。
我的感覺是,有一天我們將會達到一個和諧的社會,而它將會遠比幾千年來烏托邦理想主義者所提出的一切概念都來得更好。
真正的事實將會遠比那個來得更美好。
※ ※ ※
你從來沒有十分滿意于現在的你,滿意于存在所給予你的,因為你總是注意力分散而心煩意亂。你總是被導引到不是自然要你成為的樣子,你并沒有走向你自己的潛力。
別人要你成為什么,你就試著去成為什么,但那是無法令人滿意的,當它不能令人滿意,邏輯就說:"或許那還不夠,再多加一點油。"然后你就再追求更多,你就開始向四處尋找。
每一個人都戴著一個微笑的面具,看起來很快樂的樣子,所以每一個人都在欺騙其他每一個人。你也是戴一個面具出現,所以別人認為你比他們更快樂,你也認為別人比你更快樂;籬笆另一邊的草看起來總是比較翠綠,而他們看你的草也覺得你的草比較翠綠。它真的看起來比較翠綠、比較濃密、長得比較好,那就是距離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幻象。
當你走近一點,你就會開始看出它并非如此。但是人們都跟別人保持距離,即使是朋友,甚至愛人,也都跟對方保持距離,太靠近是危險的,他們或許會看到你的真面目。
你打從一開始就被誤導了,所以不管你怎么做,你都將會保持痛苦。你看到某人很有錢,你認為錢或許能夠帶給你快樂。注意看那個人,他看起來多么快樂的樣子,因此我們就去追逐金錢;某人看起來比較健康,那么我們就去追逐健康;某人在做其他某一件事,而看起來非常滿足的樣子,那么我們就跟著他做。你總是在跟隨別人。
※ ※ ※
社會的操縱使你從來不會想到你自己的潛力,而整個痛苦來自你沒有成為你自己。只要成為你自己,那么就不會有痛苦、不會有競爭,也不會擔心別人擁有更多,而你沒有更多。
如果你想要草變得更翠綠一點,你不需要往籬笆的另一邊看,你要使你籬笆這一邊的草變得更翠綠。要使草變得更翠綠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
人必須根植于他自己的潛力,不管他的潛力是如何。當你能夠如此,世界將會非常滿意,滿意得令你無法相信。
※ ※ ※
成為"活生生的"意味著具有幽默感,具有一種很深的愛的品質,具有一種游戲的心情。
我完全反對一切否定生命的態(tài)度。長久以來,對神的尊敬被弄成否定生命的。要使它變成肯定生命的。游戲的心情、幽默感、愛和尊敬必須結合在一起。
對生命的崇敬是對神性唯一的尊敬,因為再也沒有比生命本身更神圣的了。
※ ※ ※
人一生下來就帶著偉大的寶藏,但是他一生下來同時繼承了整個動物的特性。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必須將動物的特性去掉,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空間,使得那些寶藏能夠進入意識,同時能夠分享,因為那些寶藏的品質之一就是:你越是分享它,你就越擁有它。
※ ※ ※
我們有很多問題存在,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去看它們,我們從來沒有將我們的眼睛集中在它們上面,而弄清楚它們是什么。
將生命獻給那些美麗的事物,不要將生命給予那些丑陋的事物,因為你沒有太多時間和太多精力可以浪費。我們的生命是那么地短暫,我們能量的泉源是那么地小,將它浪費在悲傷、憤怒、怨恨和嫉妒里簡直是愚蠢。
將它使用在愛里面,將它使用在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里面,將它使用在友誼里面,將它使用在靜心里面,用你的能量做一些能夠把你帶往高處的事,當你走得越高,你就會有越多的能量泉源可以使用。
一切在于你的做法。
※ ※ ※
沒有人是一個孤島,這是人生基本的真理之一,這一點必須被好好記住。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常常會忘記它。
我們都是同一個生命力的一部分,我們都是一個海洋般存在的一部分?;旧?,因為在我們深處的根部,我們是一體的,所以才有愛的可能性。如果我們不是一體的,那么就不可能有愛。
※ ※ ※
人仍然帶著很多動物本能--他的憤怒、他的恨、他的嫉妒、他的占有、他的狡猾。所有那些在人里面被譴責的東西似乎都屬于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無意識。整個靈性煉金術的工作就是如何去除這些動物的過去。
如果沒有去除這些動物的過去,人將會是分裂的,動物的過去和他的人性無法一起存在,因為人性跟動物性具有相反的品質,因此,人所能夠做的就是變成一個偽君子。
就正式的行為而言,他會遵循人性的理想--愛和真理、自由、不占有和慈悲。但它仍然只是很薄的一層,那個隱藏起來的動物性隨時都會跑出來,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將它帶出來,不管它有沒有跑出來,我們內在的意識都是分裂的。
這個分裂的意識一直都在發(fā)出渴望和問題:就個人而言,要如何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對于整個社會也是一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使社會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變成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沖突、沒有階級、沒有膚色之分、沒有社會階級之分、沒有宗教之分、也沒有國家之分的整體。
也許我們不應該從簡單地改變社會以及改變它的結構來想,還應該多從靜心和改變個人來想。
這是將來某一天我們能夠放棄社會上一切劃分唯一可能的方式。但是首先它們必須在個人里面被拋棄,而它們是可以被拋棄的。
※ ※ ※
并沒有一個貼上"真理"標簽的東西--那一天你可以找到,然后打開那個盒子,看到里面的內容物說:"太棒了!
我找到真理了!"
沒有這樣的盒子。
※ ※ ※
為什么人們在談論真理,而卻仍然停留在謊言的世界里,那個原因是很清楚的,因為他們的內心對真理有一種渴望;他們不能夠很真實,因此他們在他們自己面前感到羞恥,所以他們就開始談論真理,但也僅止于談談而已,按照它來生活太危險了,他們不能夠冒那個險。
"自由"的情況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想要自由。他們談論自由,但是沒有人真的自由,也沒有人真的想要自由,因為自由會帶來責任,它不會單獨出現。依靠別人比較簡單,你不必負責任,那個責任是在你所依靠的人身上。
所以人們創(chuàng)造出一種精神分裂的生活方式。他們談論真理,他們談論自由,但是他們卻生活在謊言里、生活在奴役里各式各樣的奴役里,因為每一種奴役都可以使你免于某些責任。
一個真正想要自由的人必須接受莫大的責任,他不能將他的責任推到其他任何人身上,不論他做什么,不論他是什么,他都必須負責。
※ ※ ※
一個真正非暴力的人是一個不殺任何人、不傷害任何人的人,因為他反對殺人和反對傷害。如果有人開始傷害他,他也一樣會反對傷害;如果有人開始殺他,他也一樣會反對殺害。他不會容許它。
他從來不發(fā)動任何暴力,但是如果有人對他發(fā)動暴力,他將會拼命抗爭,唯有如此,那些非暴力的人才能夠保持獨立,否則他們將會淪為奴隸,他們將會變得很貧窮,而且一再被搶奪。
※ ※ ※
成為你自己能夠讓你感覺滿足,能夠使你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只要成為你自己,按照你的本性來成長,這樣就能夠帶給你命運的滿足。
※ ※ ※
要成為不可預測的,要成為一直在改變的。永遠不要停止改變,永遠不要停止成為不可預測的,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夠成為一件賞心悅事。
當你變成能夠預測的,你就變成了一部機器。
機器是能夠預測的,它昨天一樣,今天一樣,明天也將會一樣,它是不變的。每一個片刻都在改變,那是人的特權。
你停止改變的那一天,你就以一種很微妙的方式死了。
※ ※ ※
將每一樣東西都賭下去,成為一個賭徒!
將每一樣東西都冒險下去,因為下一個片刻是不確定的,所以,為什么要煩惱?為什么要掛慮?
危險地去生活,高高興興地去生活,沒有恐懼地去生活,沒有罪惡感地去生活。生活,但是不要對地獄有任何恐懼,或是對天堂有任何貪婪。
只要生活。
※ ※ ※
每一項錯誤都是學習的機會。只是不要一再一再地犯同樣的錯誤,因為那是愚蠢的。盡可能犯更多的錯誤,不要害怕,因為那是自然讓你學習的唯一方式。
※ ※ ※
宗教性只是意味著一種成長的挑戰(zhàn),它是一種挑戰(zhàn),使種子能夠達到它最終高峰的表現,使它能夠開出千千萬萬的花朵,而散發(fā)出隱藏在它里面的芬芳。
那個芬芳我稱之為宗教性。
※ ※ ※
每一個人都過日子過得很痛苦,他想要在某一個地方找到某一個原因來對他自己解釋說為什么他或她是痛苦的,因此社會給了你一個很好的策略:判斷。
首先,很自然地,你會判斷你自己的每一件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是完美的,完美并不存在,所以判斷是很容易的。你是不完美的,所以有一些事情會顯示出你的不完美,然后你就會生氣,你就會對你自己生氣,你就會對整個世界生氣:為什么我不完美?然后你就只帶著一個觀念來看--在每一個人里面找到不完美。
然后你想要打開你的心--因為,很自然地,除非你打開你的心,否則在你的生命里將不會有慶祝,你的生命將會變成幾乎是死的,但是你不能夠直接去做它,你必須從根部摧毀一切你舊有的習慣。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判斷你自己。
不要判斷,要開始接受你一切的不完美、一切的脆弱、一切的錯誤和一切的失敗。不要要求你自己成為完美的,那只是在要求某種不可能的東西,這樣做你將會感到挫折。
畢竟你只是一個人。
※ ※ ※
只要注意看動物,注意看鳥兒:它們沒有煩惱、沒有傷心、也沒有挫折。你不會看到一只水牛在異想天開,它完全滿足于每天吃同樣的草,它幾乎已經成道了!沒有緊張,它跟自然非常和諧,它跟他本身、跟每一樣東西都保持非常和諧。
水牛不會組黨來搞革命,他不會組黨來使水牛改變成超級水牛,來使水牛變成具有宗教性的,來使水牛成為具有美德的。所有的動物根本就不會顧慮到人類的這些概念。
他們一定都在笑:"你到底怎么搞的?為什么你不成為現狀的你自己?有需要成為其他某一個人嗎?"
所以第一件要記住的事就是:深深地接受你自己。
※ ※ ※
不要譴責肉欲。
整個世界都一直在譴責肉欲,由于他們的譴責,那個能夠在肉欲里面開花的能量就轉入性格倒錯、嫉妒、憤怒和憎恨,那是一種干癟而沒有汁液的生命。
感官性是人類最偉大的祝福之一,那是你的敏感度、那是你的意識、那是你的意識滲透了你的整個身體。
※ ※ ※
多少年代以來,父母總是帶著一個觀念,認為小孩子屬于他們,小孩子必須成為他們的復制品。復制品并不是一樣很美的東西,存在不相信復制品,它只對原創(chuàng)的東西感到高興。
你必須幫助他們成長而超出你,你必須幫助他們不要模仿你。那真的是父母的職責--幫助小孩不要模仿。小孩子真的很會模仿,很自然地,他們將會模仿誰呢?--父母是最親近的人。
直到目前為止,父母都很高興說他們的小孩跟他們很像。
父親覺得很驕傲,因為他的兒子就像他,那么一個生命就浪費掉了,因為這樣的話,他的兒子是不需要的,有他就夠了。
由于這個錯誤的觀念,當小孩模仿你的時候,你就覺得很驕傲,因此我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模仿者的社會。
※ ※ ※
服從不需要智力,所有的機器都是服從的,沒有人曾經聽過一部不服從的機器。
服從也是很簡單的,它將任何責任的重擔從你身上拿下來,不需要去反應,你只要做任何你被告知的。責任在于那個發(fā)出命令的源頭。就某方面而言,你非常自由,你不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遭到譴責。
※ ※ ※
宗教性并不是某種要去相信的東西,而是某種要去活過、要去體驗的東西;不是你頭腦里的一個信念,而是你整個人的一個味道。
第二節(jié)
※ ※ ※
頭腦無法成為不判斷的,如果你強迫它成為不判斷的,那么在你的智力里面將會產生一個阻礙,那么你的頭腦就無法很完美地運作。
成為不判斷的并不是某種來自頭腦領域里的東西。唯有一個超越的人,才能夠成為不判斷的,否則那些你看起來是事實的東西,是一個健全的描述的東西,也只不過是一個外表而已。
任何頭腦所決定或描述的東西都會被它的制約或它的偏見所污染,就是那些東西使它變成判斷的。
比方說,你看到一個賊,他偷東西是一個事實,那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你就做了一個關于那個賊的陳述。當然,偷東西是不好的,所以當你稱一個人為賊,你的頭腦就會說:
"你是正當的,你的陳述是真實的。"
但是為什么一個賊不好呢?而那個不好是什么呢?為什么他被迫去偷東西?那個偷的行為是一個單一的行為,在這個單一行為的基礎上,你對你的整個人作出一個判斷,你稱他為一個賊,他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不只是偷東西而已。
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畫家,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木匠,他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歌手,或是一個很好的舞者,在那個人里面可能有一千零一種品質,整個人太大了,而偷東西只不過是一個單一的行為。
你不能夠在一個單一的行為基礎上對他的整個人作描述,你甚至不知道那個行為,你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或許在那種情況下,你也會去偷;或許在那種情況下,偷竊并不是不好的,因為每一項行為都跟它所處的情況有關。
如果你環(huán)顧整個世界,而你看到不同種人的制約,以及他們對于好壞或對錯的觀念,你將首度能夠了解到你的頭腦也是人類頭腦的一部分,它并不代表任何真理,它只是代表某個特定的部分。
透過這個頭腦,任何你所看到的都是根據判斷而來的。
※ ※ ※
存在是一體的,它的表現有成千上億個,但是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同樣的。它是同一個神性,但帶著無限多不同種類的創(chuàng)造。
※ ※ ※
錢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錢,它很簡單,你就是沒有錢,所以不會復雜;但是如果你有了它,它就一定會產生復雜。
錢所創(chuàng)造出來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你從來不知道你是值得要的,或你的錢是值得要的,因為它很難想出來,所以有的人寧可不要有錢,至少這樣生活會比較簡單一點。
像錢這樣的東西本來可以給你一個很大的快樂,但是它卻變成了極大的痛苦,但這并不是因為你的錢,而是因為你的頭腦。
錢是有用的,擁有金錢并不是罪惡,不需要感到罪惡。
※ ※ ※
頭腦就是這樣在產生痛苦。
你有錢,你可以享受它。但是如果有人愛你,不要將它提出來,因為你會使那個人陷入一個真的很不好的情況:如果他說他愛你,你將不會相信他,如果他說他愛你的錢,那么你才會相信他,但是如果他愛的是你的錢,那么整個愛的事件就結束了。在內心深處你會繼續(xù)懷疑說他愛你的錢,而不是愛你。
但這并沒有什么不對:錢是你的,就好像你的鼻子是你的,你的眼睛是你的,你的頭發(fā)也是你的,而這個人是愛你的全部。錢也是你的一部分,不要將它分開,那么就沒有問題。
試著去過一種盡可能少復雜、盡可能少問題的生活--
它由你來決定。
※ ※ ※
知道整個世界跟知道你自己人生的內在奧秘比起來并不算什么。
※ ※ ※
比較的觀念是完全虛假的。
每一個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其他沒有人像他,如果所有的個人都相像,那么比較是對的,但是事實上他們并不相像,即使雙胞胎也并不完全相像,很難找到另外一個人剛好跟你相像,所以我們是拿獨一無二的人來作比較,這將會產生困難。
※ ※ ※
人生最困難,但也是最基本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要將生命劃分為很美的事和愚蠢的事,根本不要劃分,它們都是同一個整體的一部分。
它只需要一點幽默感。對我而言,如果一個人要成為完整的,幽默感是非常主要的。
一些小事和一些愚蠢的事有什么不對?你為什么不能對它們笑一笑,你為什么不能夠享受它們?你一直都在判斷說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你一直都坐在一個判斷的座位上,那使你變得很嚴肅。
那么花朵就變成漂亮的,但是荊棘要怎么辦?它們都是花朵存在的一部分。如果沒有荊棘,花朵就不能夠存在,因為荊棘具有保護作用,它們具有某種功能、某種目的、某種意義。
但是你卻去劃分它,那么花朵就變成美的,而荊棘就變成丑的。但是在樹木本身里面,流進花朵的汁液和流進荊棘的汁液是一樣的。在樹木的存在里沒有劃分,也沒有判斷?;ǘ洳]有比較被喜愛,荊棘也并不是在被忍受,它們兩者都完全被接受。
在我們自己的生命里,我們的做法也應該像這樣。
有一些小事情,如果你去判斷,它們將會看起來很愚蠢,好像白癡一樣,但那是因為你的判斷,不然的話,它們也是在履行某種重要的事。
※ ※ ※
頭腦的整個功能就是繼續(xù)去劃分,而心的功能就是去看那個連接的環(huán)節(jié)。關于這一點,頭腦完全不知道。
頭腦無法了解那些超出文字的東西,它只能夠了解語言上和邏輯上正確的東西,它并沒有顧慮到存在,沒有顧慮到生命,沒有顧慮到真相。頭腦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東西。
你可以不要頭腦而生活,但是你不能夠沒有心而生活。
你生活得越深入,你的心就越涉入。
※ ※ ※
生命在流動,它是一條河流,它是一個經常的流動。
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是靜止的。只有東西是靜止的,只有死亡是不變的,生命經常都在改變。生命越多,改變就越多,當你有非常豐富的生命,那么每一個片刻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 ※ ※
沒有人是更優(yōu)越的,沒有人是更低劣的,也沒有人是相等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相等是心理學上的錯誤,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愛因斯坦,也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泰戈爾,但是那并非意味著泰戈爾比較優(yōu)越,因為你不能夠成為他。泰戈爾也不能夠成為你。
我的整個要點就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所以我們必須摧毀整個優(yōu)越和低劣的概念,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而代之以"獨一無二"的新觀念。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只要具有愛心地看,你將能夠看出每一個個人都具有某種其他人所沒有的東西。
※ ※ ※
只要做任何愉快的事--對你來講是愉快的,對你的周遭來講也是愉快的,只要做某種能夠帶給你歡唱以及能夠在你的周圍創(chuàng)造出一個慶祝的韻律的事。
這種生活我稱之為宗教生活。
它沒有原則,它沒有規(guī)范,它沒有法律,它只有一個單一的方法,那就是:聰明地生活。
※ ※ ※
服從是簡單的,不服從則需要一些更高的智力。任何白癡都能夠服從,而事實上也只有白癡能夠服從。
聰明的人一定會問:"為什么?為什么我要做這個?除非我知道它的理由和結果,否則我不想涉入它。"這樣的話,他就變成負有責任的。
※ ※ ※
一個圣人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流氓,但是一個流氓卻能夠成為一個圣人。
※ ※ ※
人還沒有學會知道"單獨"(aloneness)的美。
他總是在渴望一些人際關系,他總是在渴望要跟某人在一起--跟一個朋友,跟一個父親,跟一個太太,跟一個先生,跟一個小孩……總是要跟某一個人。
他創(chuàng)造出社會,他創(chuàng)造出俱樂部--獅子會,扶輪社。他創(chuàng)造出一些黨派--政治性的黨派,或是由某種相同意識形態(tài)所組成的黨派。他創(chuàng)造出各種宗教和教會,這一切的基本需要就是要用什么方法去忘掉說你是單獨的。跟很多群眾聯合在一起,你是試著要去忘記那個在黑暗中你會想起的東西--你是單獨被生下來的,你死的時候也會是單獨的,不論你做什么,你都是單獨活著。
單獨對你的存在而言是某種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方法可以避免它。
※ ※ ※
過去每一種指向避免單獨的努力都失敗了,而且它將來也會失敗,因為它違反人生基本的東西。所需要的并不是某幟隳芄輝謁錈嬙悄愕牡ザ賴畝鰨枰氖悄鬩淶鎂踔僥愕牡ザ?-那是一個事實。
去經驗它、去感覺它是非常美的,因為離開群眾、離開別人是你的自由。免于孤獨的恐懼是我們的自由。光是"孤獨"(lonely)這個字就會立刻使我們覺得說它好像是一個創(chuàng)傷,需要以某種東西來滿足它;好像是一個空隙,令人感傷,需要用某種東西來填滿它。
"單獨"這個字就沒有"創(chuàng)傷"和"需要被填滿的空隙"的意味在里面。單獨只是意味著完整。你是完整的,不需要其他任何人來完成你。
因此,要試著去找出你最內在的中心,在那里你總是單獨的,你一直都是單獨的。在生命當中,在死亡當中,不論你在哪里,你都是單獨的,但它是那么地充滿,它并不是空的,它非常充滿、非常完整,而且洋溢著所有生命的汁液,洋溢著所有存在的美和祝福,一旦你嘗到了你單獨的滋味,內心的痛苦將會消失,然后將會有一種非常甜蜜、非常和平、非常喜悅、非常喜樂的新韻律產生。
那并不是意味著一個歸于他自己"單獨"的中心的人、在他本身里面就完整的人不能夠交朋友,事實上,只有他能夠交朋友,因為如此一來,交朋友已經不再是一種需要,它只是一種分享。他擁有很多,所以他能夠分享。
※ ※ ※
我們都是同一個存在的一部分,不論你傷害到誰,就長遠來看,你都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并不了解,但是有一天,當你變得更覺知,你就會說:"天?。∵@個傷害是我加在我自己身上的。"你傷害了其他人,而你以為那不是你。
沒有一個人是不同的,這整個存在是一體的,是一個宇宙的統(tǒng)一體,非暴力會由這個了解產生出來。
※ ※ ※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是在譴責你自己。你在燃燒,你在破壞你的心以及它較高的品質,你充滿了恨。
※ ※ ※
如果人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他就充滿了,如果他沒有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那么他是空虛的,完全空虛,從那個空虛會產生貪婪。
貪婪就是要去充滿它,用金錢、房子、家具、朋友、愛人、或其他任何東西來充滿它,因為你無法以空虛來生活,那是令人恐懼的,那是一種魔鬼般的生活。如果你是空虛的,沒有什么東西在你里面,那么你就不可能生活。
只有兩個方式能夠使你覺得在你里面有很多東西,或者是你跟宇宙保持同一步調,那么你就被整體所充滿,被所有的花和所有的星星所充滿,這才是真正的滿足。
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做--有成千上億的人沒有這樣做--那么剩下來的方式就只有用任何垃圾來充滿你自己。
貪婪只不過是意味著你感覺到一個很深的空虛,而你想要用任何可能的東西來充滿它,不管它是什么。
一旦你了解到這一點,你就會脫離貪婪,你就已經進入了跟整體的深層溝通,因此內在的空虛就消失了。
※ ※ ※
整個人類的過去都一直在贊美貧窮,把貧窮看成跟靈性相同,那完全是無稽之談。
靈性是能夠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偉大的富有,它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富有,它并不反對其他任何富有,但它反對各種貧窮。
一方面,人們會尊敬貧窮,而在另一方面,他們會說:
"服務貧窮的人。"那就怪了!如果貧窮是那么靈性的一件事,那么最靈性的事情就是使每一個富有的人都變貧窮。幫助富有的人變貧窮,好讓他能夠變成靈性的,為什么要幫助那些貧窮的人?你想要破壞他們的靈性嗎?
生活在富裕里是世界上唯一靈性的事。
第三節(jié)
※ ※ ※
金錢是一個攙有雜質的東西,它的理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夠做出一個健全的系統(tǒng),使得金錢能夠成為整體人類的仆人,而不是少數貪婪之徒的主人。
金錢是一個攙有雜質的東西,因為人心充滿貪婪,否則金錢只不過是一個交換物品的工具,一個很完美的工具,它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但是,由于我們對它處理不當的緣故,在它里面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錯的。
智慧金塊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401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405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61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395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410
- 6主顧開拓 514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59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389
- 9中遠電視廣告CF 443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