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的營銷管理制度為何成為空文

 作者:潘文富    303

作為廠家的管理層,為了規(guī)范銷售人員的工作行為,提升效率,助力銷售,會編制一套營銷規(guī)范管理制度出來,內容厚達上百頁,所包括的內容也是方方面面。諸如廠家發(fā)展歷史,行業(yè)狀況,相關法規(guī),廠家文化,品牌故事,產品介紹。尤其是對客戶的開發(fā),管理維護,具體銷售執(zhí)行動作,市場管理辦法,終端陳列要求,活動及費用申請流程,乃至銷售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等等,洋洋灑灑,堪稱銷售工作的百科全書。

不過,這套東西下發(fā)之后,雖然也組織了對全體銷售人員的講解學習,但在實際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往往是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實際問題是實際問題,仍然會出現(xiàn)一堆的銷售問題。諸如客戶開發(fā)難度大,客戶不配合,不履行合同,終端陳列不達標,銷售計劃無法達成,各種亂價竄貨問題層出不窮,新品動銷難,高端新品動銷更難,銷售費用高,被競品沖擊嚴重等等。

老板很生氣,覺得這么全面的營銷管理辦法都搞出來了,怎么還會出這么多的銷售問題,一定是銷售人員沒有認真地學習和執(zhí)行。于是,大會小會上反復強調要加強營銷制度的學習工作,并要求督查部門,嚴格監(jiān)督銷售人員是否在實際工作中能遵守營銷管理辦法中的執(zhí)行要求。

我也看過不少營銷管理制度,尤其是大廠家或是國有廠家的,內容豐富且全面,邏輯結構也很清晰。站在管理層的角度來看,這些營銷管理制度的確沒什么問題,若是銷售人員都能遵照執(zhí)行,達成業(yè)績目標自然不在話下。

之所以銷售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成為一紙空文,往往是存在這幾點問題:

一、廠家管理層的主觀導向出現(xiàn)偏差

作為廠家老板,往往是先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上對下的管理者,對內管理銷售人員,對外管理客戶。老板把客戶當成下屬單位,這樣的思想也會影響到銷售人員,也把客戶當下屬,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單方面地提出各種要求。例如在招商時,廠家設定各種標準,意思是符合這些標準,才有爭取經銷商的資格。抱著這種管理者的心態(tài),來面對客戶時,所遭遇到的抵觸和敷衍可想而知。同時,也就不可能引導銷售人員對客戶有服務心態(tài)了。

二、把合同與配合度簡單劃了等號

廠家與客戶簽了合同,約定了雙方的責任權利與分工,然后廠家就認為客戶應該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承擔相關的分工和義務,作為銷售人員,也動輒在客戶面前,拿合同說事。若是合同真的這么有效的話,那還要法院干什么。

中國人做生意,對個人的認可,往往是超過對契約的遵守。營銷管理制度中,更多是強調合同的重要性,要求銷售人員按照合同來執(zhí)行工作。可是,在現(xiàn)實中,銷售人員得先要在個人層面獲得客戶的認可,通過服務優(yōu)化雙方關系,甚至還要設法讓客戶覺得欠了廠家或是銷售人員的人情,接下來,才是合同內容的事。這個次序可別搞顛倒了,除非這個廠家是個極其牛叉的廠家。

三、管理要求和方法論是兩回事

大多數(shù)廠家做的營銷管理制度,本質是對銷售工作的各種要求。要遵守的標準,要達成的目標,但是,具體怎么樣才能達成這些標準和目標,是需要大量方法的,銷售管理制度里對方法論往往就一帶而過了。沒有方法,具體怎么才能達成呢?都靠銷售人員自己想辦法?

只提要求,沒有辦法,廠家老板以為業(yè)務人員個個都是孫悟空?

四、拔高了銷售人員的職業(yè)技術

執(zhí)行工作,是需要大量技術方法的。那么,不同的崗位,具體涉及哪些職業(yè)技術?廠家老板對當前銷售人員的職業(yè)技術情況都了解嗎?有量化標準嗎?都達標了嗎?技術缺乏的環(huán)節(jié)和個人,有安排對應的輔導培訓嗎?

若是銷售人員自身的能力尚不具備,老板提出再多的要求,也是空談。

五、缺乏基礎工作的支持

老板的眼睛里更多是目標,要求員工基于既定執(zhí)行標準,直接搞定客戶,達成銷售目標。例如,直接讓客戶簽約,直接讓客戶打款,直接讓客戶配合。就好比阿Q直接找到吳媽,說:“我要和你睡覺?!?/p>

銷售工作的確是奔著目標去的,但是,這得要有基礎工作來支持。諸如對客戶的了解,客情關系的建立,基礎服務態(tài)度,歷史遺留問題的主動清理,銷售人員在客戶面前個人認可度的建立,在客戶處的群眾關系建立,增值服務的導入等等。沒有這些基礎工作,就想一步到位,要客戶配合,直接達成目標,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

六、關于創(chuàng)新

很少有廠家的營銷制度中,鼓勵銷售人員創(chuàng)新的,更多只是強調要遵從當前的執(zhí)行標準。可是,新問題在不斷出現(xiàn),仍然堅持用當前的老辦法,來解決新問題?

七、不考慮競爭對手

生意難做,不是沒得做,而是競爭對手太多了??蛻粢彩且驗楦偁帉κ值拇罅看嬖?,有了更多的選擇或是被干擾。如何了解競爭對手,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創(chuàng)立差異化,應該也是市場營銷的必備工作。但是,廠家管理層搞出來的營銷管理制度里,很少有提及這個方面的,難道廠家老板眼睛里壓根就沒有競爭對手?既然老板不提這茬,那銷售人員吃飽了撐地去研究競爭對手?

八、脫離實際工作場景

有些廠家老板可能是比較著急,或是過于輕松化地看待工作場景。在營銷管理制度里,要求銷售人員每天得要拜訪多少客戶,每次拜訪客戶得要向客戶了解哪些信息,或是要求終端客戶如何陳列自家的產品等等。廠家老板之所以會在營銷管理制度里提出這些指標出來,也許是招商壓力大,也許是要趕銷售進度,也許是老板親自走訪終端時,客戶很配合,的確有相當好的溝通效果,于是就要求所有銷售業(yè)務人員都要按此執(zhí)行。

可是,真實的銷售場景是這樣的嗎?廠家老板親自感受過銷售人員拜訪客戶時,被客戶像趕蒼蠅一樣趕出去嗎?正常銷售人員一天不吃不喝能拜訪幾十個客戶?每個客戶都正好沒事,等著銷售人員來?去了不排隊?不扯閑篇?不坐冷板凳?你廠家的銷售人員問什么,人家客戶就得答什么?還有,更可笑的終端陳列,你以為你是誰,都是城管隊員嗎?要求終端客戶怎么怎么做陳列?這店是你開的?好的陳列位置白給你的?

九、沒有邏輯結構

一線銷售人員,要做的事情很多,并且涉及多個模塊和線路,雖然營銷管理制度對許多工作有具體的要求,但是,缺乏一個整體上的結構規(guī)劃。結構規(guī)劃就是各類工作結構相互之間的關系,各類工作的次序排列,各類工作之間的支撐作用等等。就像家里裝修,事情是很多,但是可以分出水電模塊、硬裝模塊、軟裝模塊等等,每個模塊又分多少項工作,各類工作前后的排序等等。有個整體的結構圖,有助于梳理員工的工作思路,知道輕重緩急,不然的話,所有的工作都很重要,都要抓起來,銷售人員的腦子里很容易混成一團漿糊。


潘文富
潘文富潘文富,管理資源網專欄人物,經銷商課題研究者 國資委商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經銷商管理師》《賣場管理師》職業(yè)標準起草人 《經銷商經管技術交流》雜志主編
 廠家,營銷,管理制度,為何,成為

擴展閱讀

幾乎沒哪個廠家的經銷商群體是整齊劃一的,幾百個經銷商就是幾百種樣子,各經銷商的規(guī)模、實力、發(fā)展取向、管理能力、經營水平等指標千差萬別。這也是經銷商管理難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體系,很難包容花色各異的經銷

  作者:潘文富詳情


輔警能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轉正? 我們常說的,一般是重大立功轉正,或者是參加公務員事業(yè)編招錄考試;而這其中,參加公務員事業(yè)編招錄考試進行轉編的比例更多一些。 但隨著社會對于輔警這個群體的關注,針對

  作者:王曉楠詳情


今年夏天,我們的新雜志《全球商業(yè)經典》問世,能夠在這個新平臺上和志剛同事,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同為傳媒人,志剛這幾年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當下中國活躍的企業(yè)家群體的采訪和記敘之中,《人生:中國首部商

  作者:李志剛詳情


在營銷領域,數(shù)字一詞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  對于未來的數(shù)字營銷,騰訊網絡媒體事業(yè)群總裁、集團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劉勝義先生在剛剛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與《成功營銷》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詳情


招商工作,更多是廠家招商業(yè)務人員親自上門搞定的,而且是多次上門。具體是怎么搞定的?談啊,反復談,所以說,這招商的技術,乃至銷售的技術,本質是溝通的技術。招商過程中的溝通,不是單向的介紹,還得要解答經銷

  作者:潘文富詳情


以前就是簡單的培訓,后來叫增值服務,現(xiàn)在又叫賦能,就是廠家在技術層面對經銷商有些幫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課,提供些系統(tǒng)工具,參觀些市場。單次搞的叫論壇,多搞幾次就叫商學院了,再大點就叫戰(zhàn)略伙伴陪跑項目。這

  作者:潘文富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