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洋:話說文化模式

 作者:喬春洋    176

喬春洋:話說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理論最初是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在對文化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的。他們認為:“文化是由各種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模式構成的。這些行為模式是通過符號習得和傳播的,它們構成了人類群體的獨特成就,其中包括體現(xiàn)在人工制品方面的成就。文化的本質是由傳統(tǒng)的(即歷史衍生的和選擇的)觀點,尤其是其所附帶的價值觀構成的。文化體系從一方面來講,可被視為進一步行動的制約國素。”
在克羅伯和克拉克洪的推動下,文化模式理論在美國盛極一時,許多人類學家都對文化模式理論作了進一步的闡發(fā),如薩丕爾、羅絲·本尼迪克特、懷特、貝特森等。其中對文化模式理論貢獻最大的應數(shù)本尼迪克特。正是她在1934年出版的《文化模式》一書中正式提出了“文化模式”這一概念。本尼迪克特指出:“一種文化,就像一個人,或多或少有一種思想與行為的一致模式。每一文化之內,總有一些特別的,沒有為其他類型的社會分享的目的。在對這些目的的服從過程中,每一民族越來越深入地強化著它們的經驗,并且與這些內驅力的緊迫性相適應,行為的異質項就會采取愈來愈一致的形式。當那些最不協(xié)調的行為被完全整合的文化接受后,它們常常通過最不可能的變化而使它們自己代表了該文化的具體目標。”她認為文化的發(fā)展是一個整合的過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一些文化物質被選擇、吸收,漸漸規(guī)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并被強化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另一些文化物質被抑制、排除、揚棄,失去了整體意義和價值。文化的這種內聚和整合就漸漸形成一種風格,一種理想,一種心理的和行為的模式。她還認為,不同民族和社會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一種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取向即潛在的價值意識。由此可見,本尼迪克特所說的文化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整體意義和價值,因此可以稱之為“價值模式”。如果說本尼迪克特論述了文化模式的形成及其整合的特點,那么克羅伯則以高度的概括對文化模式進行了界定:文化模式是那些賦予任何文化連貫一致與計劃之內部關系之安排或體系,并使它免于僅只漫無目的的事物之累積而已??梢姡麖娬{,文化模式是文化內部保持其連續(xù)性、一致性的安排或體系。
文化模式的存在與集體無意識有關?,F(xiàn)代人自出生之日起,便不斷地接受他所處的文化模式的潛移默化的模塑。凡符合這一模式的行為、思想等,均受到習俗、道德、輿論等的肯定,從而促進他與這一模式趨同;反之,則受到習俗、道德、輿論等的制約,從而限制他與這一模式的背離。這樣久而久之,在這一模式的框架里,他就能循眾人之規(guī),蹈集體之矩。文化模式則以這種方式時時處處模塑著模式中的每一個成員。一種模式一俟形成,就會沿著自己的軌道演進,只有強大的外來影響或內部激變才會使其脫離原來的軌道。而置身于這模式的成員,不由自主地與其取同。應當指出,文化模式的取同性,并不意味著同一文化模式成員在文化模式的一切方面都完全一致。取同性是就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而言,在非基本特征方面,是有差異的。即使對基本特征的取同,也有程度的不同。取同而同中有異,是個人取同性的必然現(xiàn)象。這是因為文化就其性質而言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一種文化的成員,不論其活動如何廣泛,也無法涉及自己文化的一切方面,因此不可能與自己文化模式的一切方面取同。此外,文化模式內部有層次性、地域性的特點。同一文化模式里的成員,不僅有性別、年齡、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的差異,還有居住地域的差異。這些差異必然會導致不同的成員對自己文化模式的取向表現(xiàn)出差異性。
中國文化社會學者司馬云杰也認為,文化模式對人的價值觀念有“價值定向”的作用。文化的各種要素如經驗、知識、風俗、信仰、傳統(tǒng)等,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賴以維持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們將這些賴以生存的文化要素規(guī)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神圣化,就變成了人們尊崇的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被社會全體成員所共同認可和接受之后,就具有了超越個體價值觀念的性質,形成了社會群體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模式。人們只有按照文化模式所確定的價值標準進行選擇,才是合法的、規(guī)范的,才為社會多數(shù)成員所接受和承認;否則,個人選擇本身便被社會視為無價值的,甚至會遭到打擊與排斥,這就是文化模式的排他性質。文化模式的排他性質還表現(xiàn)在對其他文化的吸收與排斥,也以自身的價值尺度而定。按照自己的文化模式所提供的框架去理解和評價他人的文化是文化甄別中的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人們往往用自己的文化作為解釋其他文化的工具。這種做法的危險是,由于一個特定民族與社會文化的范圍是狹窄的,因此很難全面地、客觀地理解來自另一個民族和社會的文化模式。人們經常錯誤地理解和解釋來自另一個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們,人們經常傾向于吸收與自己文化相類似的文化。
文化模式是千差萬別的。每種文化模式都有獨一無二的結構,因而它撫育的民族都有一套獨特的價值觀念。不僅東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即使同為東方文化,印度文化不同于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也有別于日本文化。司馬云杰認為,雖然整個東方文化是偏重躬行實踐的,但是中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文化模式,其實踐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價值主題是鼓勵人積極進取,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精神;印度的佛教文化模式實踐的目的在于從利益和各種欲望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精神超越是它的最大價值,它不是鼓勵人積極進取,而是修行來世,為此要舍棄現(xiàn)世的一切物質利益和人生欲望,“寂靜”才是價值意識的最高境界;日本古代文化雖然也主張躬行實踐,但每個人都必須“各依本分”,遵守文化模式所規(guī)定的等級秩序和法則,否則就被視為“無理”。從上述不同的文化中,我們多少可以感覺到文化模式將對跨文化管理產生何種影響了。
文化模式具有整合功能。所謂文化整合是指文化內部從最簡單的文化特質到極復雜的各文化層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結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反映出關聯(lián)的過程。文化模式對文化整合具有定向作用,文化整合的狀態(tài)和程度則反映出文化模式的完善狀態(tài)。文化整合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對各種文化因素的有序結合與功能上的相互關聯(lián),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文化特質(或稱文化元素)是指一種文化的組成部分中最小的單位。各種文化特質的總和就是文化的內容。文化特質內聚成文化體系中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文化叢(或稱文化特質叢)。文化叢指功能上相互關聯(lián)、組合的文化特質群。文化整合作為一種過程,隨著文化體系的變化而變化,能維持文化體系的整體性和承上啟下的連貫性。文化整合的方式主要有:對創(chuàng)新文化成分的選擇,對外來文化項目的修正,以及對自身文化中某些不適用成分的揚棄和改造。
文化模式還具有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變異性則是絕對的。它的穩(wěn)定性是以一定的時空為基礎的。就時間而言,一般一種文化模式存在的時間愈長,其積淀就愈豐富,所形成的傳統(tǒng)就愈穩(wěn)固,整合能力也就愈強。就空間而言,一種文化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封閉性與它保持自身特征的可能性成正比。文化模式的穩(wěn)定,使這一模式具有很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從而有力的制約著文化成員的取同拒異。對于一種文化模式來說,其穩(wěn)定性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穩(wěn)定性標示著該文化有強大的生命力,對各種變化有整合和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若穩(wěn)定性持續(xù)太久,古舊文化積淀過多,傳統(tǒng)力量太強,又會變成一種惰性,從而阻礙新文化因素的生成,排斥對外來文化成分的吸收,使文化發(fā)展緩慢,直至停滯。文化模式的變異是文化演進的重要條件。文化若無變異,就會止步不前。

喬春洋
喬春洋 喬春洋,管理資源網專欄人物,品牌戰(zhàn)略研究專家、品牌營銷實戰(zhàn)專家、詩人2011中國十大品牌專家。詩歌思想純正,格調高遠,激情奔放,意境優(yōu)美。散發(fā)著青春的魅力,折射出時代的光芒。
 說文 話說 模式 文化

擴展閱讀

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數(shù)字化營銷面臨著哪些難題? 傳統(tǒng)企業(yè)進行數(shù)字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終端用戶,了解用戶的本質需求,進行精細化運營,從而發(fā)掘用戶的更大價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傳統(tǒng)企業(yè)在進行數(shù)字化轉

  作者:楊建允詳情


不管是傳統(tǒng)品牌方,還是電商品牌,都很依賴渠道商或者平臺方,都無法直接觸達用戶。所以對用戶不敏感,無法感知用戶的真實需求,所做的市場營銷活動,效果自然難以保證。 有人問,DTC和傳統(tǒng)渠道的邏輯有什么區(qū)

  作者:楊建允詳情


系列專題:企業(yè)文化建設一則關于“畢姥爺”的“不雅視頻”最近被炒的沸沸揚揚,把一向以幽默著稱的老畢推到風口浪尖上。從節(jié)目暫停到停職,再到深入調查,看來老畢以后很難以主持人身份跟觀眾朋友見面了?! ∫曨l中

  作者:賈同領詳情


文旅消費年輕化,行業(yè)擁抱變化、積極轉型 近年來文旅客戶越來越年輕化,而部分文旅資源端在營銷和運營等方面還沿用著傳統(tǒng)的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年輕游客對文旅項目的消費意愿。因此,在用戶年輕化的趨

  作者:楊建允詳情


  1、夯實“決定文化營銷成敗“的三大基礎因素  成功的文化營銷應能既很好地適應特定的本土社會文化背景和環(huán)境,又能很好地融入具有時代特征的特定的文化事件和符合品牌的個性和品牌文化建設路徑。  基礎因素

  作者:劉云詳情


  企業(yè)的渠道扁平化,除了為企業(yè)帶來極大的管理壓力之外,對于企業(yè)來說,不得不面對眾多的經銷商隊伍,在現(xiàn)代的商業(yè)社會中,商業(yè)競爭的具象化,映射出廠商管理的模式的推陳出新,這邊是高度集中的事業(yè)部制度,那邊

  作者:崔學良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