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企業(yè)家文化與整合的出路

 作者:王育琨    264

聯想集團在《新聯想新世紀 聯想2006年總結》所高調宣示,“聯想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坐標,成為中國企業(yè)沖向海外的象征,更寄托了國人對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的期冀”。而我們對聯想整合IBM PC的觀察,卻發(fā)現聯想收購后文化整合乏力。受此影響,美國市場上從盈利轉為虧損,今年又不得不宣布裁員1000人,3月份又遭逢20.5萬塊電池召回的命運,而電池制造商三洋緊接著發(fā)表聲明,錯誤不在三洋。

  局外人很難看到真實的棋局。柳傳志春節(ji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番話給出了答案。柳傳志現在代表大股東在聯想集團行使“非執(zhí)行董事”的權力。他說,“聯想連著我的身家性命。之所以在退出聯想集團決策層后著力發(fā)展培植另外三家子公司,也是基于分散風險的現實考慮,起碼內心不再那么緊張和焦慮了。”“到現在為止,不得不承認,并購IBM PC業(yè)務,聯想冒了很大風險”。

  當現實與自我評價相背離的時候,一般也是危機敲門的時候。聯想集團年度總結高調宣示的東西與現實向著兩個緯度延伸,與核心人物面見記者所顯示出的謹慎與忐忑也恰成對比。聯想全球化的每一步,不管這一步是成功還是不成功,都是一筆財富,值得咀嚼。

  一道無形的坎

  聯想雖然在形式上已經很全球化了,但是依然缺乏一個全球化的治理結構。

  現代公司,股東結構、業(yè)務流程、產品市場、生產過程、上下游等等都已經很深刻的全球化了。與此相關,公司責任也不再簡單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就能概括得了的,而是對股東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環(huán)境的責任三位一體的責任體系了。適應這種轉變,公司治理,不再簡單是股東或者是大股東的事了,而成了一種社會廣泛參與的過程。因此,現代公司越來越像一個社會公器了。適應這種轉變,現代公司紛紛從治理結構入手,由外部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多數,其代表性從早期的小股東到了社會更為廣泛的群體,現在更發(fā)展成為代表了公司經營管理的正確方向?,F代公司都有雙重視野,一是經營團隊的專業(yè)深耕視野,二是董事會的客觀審核與戰(zhàn)略把握視野。這個重要節(jié)點,聯想沒有抓住,許多中國公司都沒有抓住。

  在美國還專門有這樣的私人股權資本或是私人股本基金,每時每刻都在市場上搜尋目標。一旦發(fā)現上市公司的公司資產與公司利潤脫節(jié),就發(fā)起收購該上市公司。收購完成后首先在全球公開招聘懂行的獨立董事,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董事會,然后再改組上市公司經營班子。待公司效益扭轉以后,再把上市公司出售,去搜尋下一個獵物。新加坡的談馬錫,雖是國有股一股獨大,但是因為抓住了在全球公開招聘懂行的獨立董事這一條,形成了一個公司治理的公器,保證了國有資產的效益獨步市場。

  在1997年亞洲危機最嚴重的時刻,韓國的三星月虧損2億多美元,公司滑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那恐怖的日子里,李健熙更深入一步的反思則是對公司體制。當時三星董事會100個董事是清一色的高管。李健熙痛苦地發(fā)現,那些生死弟兄,多的是跟風的愚忠,少的是基于事實的獨立判斷,習慣的長期積累豢養(yǎng)了他這個當家人的自以為是。李健熙發(fā)現歐美一流公司,多把公司當作一個公器來經營管理,董事會毫無例外的是對全球開放的一個平臺。于是,三星洗心革面,經過幾次調整,到現在是外部獨立董事占多數的治理結構了。

  而中國公司普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熱衷于模仿技術、模仿產品、模仿商業(yè)模式,可就是不去模仿體制。更沒有把企業(yè)當作公器。

  建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yè)”,這樣一種認識,左右了聯想,也左右了楊元慶。使聯想在自己個人的認知水平之外,還找不到可資利用的智源。當局者很容易會感受到一種工具的不適應,而且會很自然地從“往昔之井”中挖掘出一個過硬的工具,來倉促對接。聯想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局而不自知。從這個角度上說,聯想的敏捷供應鏈危機,實際上是公司治理上的難題,是企業(yè)思維的難題。

  聯想又到了一個轉折點:要么抓住契機自覺進化,要么就這樣平庸下去,任憑戴爾、惠普等盤踞在上面盛氣凌人。對了,還有宏基。當年IBM找上門去探討并入宏基的可能性,被深入研究后的宏基拒絕了。而今天宏基在美國表現非凡,已經直逼聯想的市場份額。據Cartner預測,2007年宏基很有可能取代新聯想而進軍三甲。當年拒絕收購IBMPC,不必用一個收購,而用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直接超越IBM PC,怕是宏基早就擬定的一個“國策”。

  透過“新世紀新聯想”的高調,深入探析柳傳志謂之的“煎熬”和楊元慶命名的“險峰”,我們發(fā)現聯想收購IBM PC后,又面臨一道必須跨越的“坎”。這道“坎”不是楊元慶譽之為“核心競爭力”的業(yè)務模式,也不是看上去很嚴峻的敏捷供應鏈,而是根植在聯想基因中的企業(yè)家文化。聯想能否像當年的三星那樣,幡然醒悟,勵精圖治,沖破大企業(yè)內派系斗爭和平衡的桎梏,恢復現代公司作為“公器”的本來面目,是聯想到底能夠應時進化還是平庸下去的根本所在。

  聯想的企業(yè)家文化

  今日之政客各個算得上企業(yè)家,而企業(yè)家個個都跟政治沾邊。然而我們不要因此而把政客與企業(yè)家劃上等號。

  政客特別注重形式,一個飯局、一個會議上的座次,可能使他們耿耿于懷。形式就是他們的生命。一如京劇,一個老俗套的故事,可以演上幾百年而不衰。張藝謀可能是抓住了中國文化的這一特征,他把一切為了形式的文化推向了極致,因此特別具有票房號召力。在張藝謀那里,形式可以大于內容(《十面埋伏》),形式也可以謀殺內容(《滿城盡帶黃金甲》)。政客也是如此。他們在一些場合,常常表現出內心感受的另一面。企業(yè)家如果也染上這樣的習性,就很難存活了。企業(yè)家是這樣一個族群,他為了企業(yè)帝國的壯大,絕對不會去恪守形式,甚至可以不要自尊。企業(yè)競爭是人類社會最為公開化和透明化的過程。要想成功,就要具備特殊的戰(zhàn)斗力。企業(yè)家進行的戰(zhàn)斗,是一次次“回歸零”的過程。不管他先前何等成功,什么時候他不能回歸零了,他開始自以為是了,那也就到了他向下滑行的時候了。

  楊元慶所遭遇的正是這樣一種境況。他靠他營銷專業(yè)成績,一飛沖天??墒堑搅诵碌奈恢蒙?,他猛然發(fā)現,政治上的平衡要比專業(yè)上的精專更為重要。公司機構大了什么事都有人具體負責,慢慢地他就被環(huán)境推著向著非專業(yè)的方向發(fā)展了。楊元慶的誤區(qū)代表了大多數中國企業(yè)家的心態(tài)。他們在公司做大執(zhí)掌乾坤以后,意識到要授權,要有所轉變,但是大多數卻向著非專業(yè)化的政治平衡方向轉變。而沒有意識到應該向著專業(yè)化的方向轉變,即轉變?yōu)橐粋€有膽識的戰(zhàn)略專家。國際一流公司的領導人,毫無例外都是這方面的戰(zhàn)略專家。戰(zhàn)略專家被新環(huán)境賦予了新的規(guī)定性,這就是刻骨銘心預定的目標,對途徑和方法無限度無邊界。楊元慶不該忘卻的,始終應該盯住的是目標,而不是固守那些為了達成目標的手段。戰(zhàn)略專家并不是掌握了絕世本領的人,而是那些隨時準備揚棄自己的人,準備花一生時間去認真學習的人。最忌諱的是自認為掌握了必勝的法寶,掌握了真理,而應該有著根深蒂固的敬畏。時刻警醒著食物曇花一現的本質。沒有人比企業(yè)家更勇敢、更誠實、更誠懇、更愿意作出犧牲,更說實話。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如其所是的把握事物的走向,才能最終通向成功。實現目標的意志和好奇心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都可以放棄。

  對企業(yè)家來說,沒有最好的東西,只有起點。所有成型的東西,只能是起點,不是恪守的教條。有了這樣的基本準備,就可以進入真正的成就專家之路了。失敗中摸索前進,這一點容易做到。勝利中舍棄前行,卻要有一點更高的要求和準備了。從失敗走向成功容易,而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不容易。不容易的節(jié)點是要放棄那些成功的東西。他們是那樣成功,任何放棄之類的奇談怪論,都注定要遭遇更強大的反撲。

  看來,聯想全球化文化整合的出路在于改變根植于聯想基因中的企業(yè)家文化。少一點自以為是,多一點回歸零,可能是走向全球化的聯想所必需過的一道坎。

王育琨
 文化與 企業(yè)家 化與 出路 整合 聯想 文化 企業(yè)

擴展閱讀

對于求職者來說,簡歷就是敲門磚,對招聘的企業(yè)來說,招聘廣告就是公司的旗幟,是否足夠大,是否活躍,是否能吸引人。結合中小企業(yè)自身的實際狀況,以及求職者,尤其是00后求職者的特點,在招聘廣告內容設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詳情


隨著“知本時代”的發(fā)展,員工越來越關注個人成就感,越來越注重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而企業(yè)也為贏得人才、留住人才,實現平衡發(fā)展與人力資本的最大化,員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也受到重視,并成為企業(yè)人才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

  作者:李慶軍詳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導師在深圳主講第23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外運、陜投集團、美卓集團、溫氏集團、崗宏集團、開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醫(yī)療集團、深圳英馳供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麗的廈門海濱五星級萬麗大酒店,來自福建省15家企業(yè)的董事長、總經理帶領其高管團隊共計60多人參加廈門市降本增效系統(tǒng)企業(yè)家研習營。研習中,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小微企業(yè)是中國經濟“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撐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在數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業(yè)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fā)揮數字經濟的賦能效應。然而,中小微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仍

  作者:王京剛詳情


近年來,隨著國家數字化政策不斷出臺、新興技術不斷進步、企業(yè)內生需求持續(xù)釋放,數字化轉型逐步成為企業(yè)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成為企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乃至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 本文重點分析當下阻礙企業(yè)數字

  作者:王京剛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